楠木軒

這5大育兒理念非常常見卻是錯的,家裏有娃快來看中招沒有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健康

小區的寶媽羣裏有位媽媽向另一位媽媽借她家孩子的學步帶,説試一試好不好用,孩子學走路準備買一個。現在學步車用得少了,很多學步帶卻被用起來了。看起來這個學步帶貌似還挺好用,不用大人彎腰,還能避免孩子摔跤,只能説學步帶並不利於孩子學走路。

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因為一直自己帶孩子確實發現了很多家長錯誤的育兒理念,很多常見的錯誤育兒觀念雖然大家都已經認識到,比如給孩子擠奶,綁腿,喂葡萄糖水,這些很常見的錯誤今天已經很少見,但是在孩子養育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容易被忽視的錯誤觀念。

孩子不要抱,抱的多放不下

新生兒更容易哭鬧,哭聲是孩子最直接的感情表達,孩子一旦開始哭代表孩子有需求,應該快速的找出孩子的需求。比如,餓了,尿了,腸絞痛,或者找媽媽。

另外,經常被抱起的孩子他的視線會更寬廣,看到的事物更多,可以很好的刺激孩子的視覺,促進孩子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有利於孩子大腦的早期發育。

經常被抱起的孩子無形中會鍛鍊孩子的脖頸肌肉,媽媽們會發現,孩子抱的次數比較多,他更願意被豎抱,而且孩子的頭能夠更早的豎起來。

經常被抱起的孩子會擁有更多的安全感,新生兒剛剛從羊水包裹中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加上孩子自身的驚跳反射,總是讓孩子自己被自己嚇醒。來到媽媽懷抱,可以聽到熟悉的心跳和聲音,温暖的肌膚,這些都可以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情緒會更穩定,也會越來越好帶。

滿月要剃胎毛

鄰居阿姨帶着孫女和我女兒玩,我家的頭髮髮量比較多,她就問,你們家小時候什麼時候剃的頭髮,頭髮這麼好。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風俗,孩子頭髮滿月要剃光,剃了胎毛頭髮才能更加濃密。事實卻是很多寶寶頭髮剃了長達幾個月長不出來。

新生兒的毛囊並未發育好,孩子的胎毛剃地過於頻繁,反倒容易導致孩子頭髮遲遲長不上來,孩子的毛囊需要彎曲發育要等到2.5-3歲之後,如果本來頭髮就比較稀少,剃再多次頭髮,一樣長不出頭髮。

孩子沒有牙齒就要吃軟飯

1歲前孩子出牙早的寶寶可能長了七八顆牙齒,出牙晚的寶寶可能長了2-4顆牙齒。一看孩子沒牙齒,給孩子做的飯菜永遠都是糊狀的,認為孩子嚼不爛。這樣的做法對於孩子來説是幫倒忙。

孩子的壓牀是有咀嚼功能的,長時間吃過爛的食物並不利於牙齒的萌出,如果已經有牙齒,長時間吃糊狀食物會讓寶寶的牙齒不喜歡吃堅硬的食物,也就是讓孩子的牙齒會退化,只喜歡吃軟爛的食物。

等到孩子八九個月,就可以準備手指食物,比如蒸的土豆條,紅薯條等。等到孩子1歲,食物大小在0.5-1釐米左右。

孩子不爬就走是孩子發育好

嬰兒大運動發展的順序是三翻六坐八爬,每個大運動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都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寶寶還沒開始爬行就開始直接走路,家長會以為是孩子發育好。

不爬直接走對孩子來説少了爬行的環節,讓孩子手和腿的協調性得不到鍛鍊,這種協調性恰好是給孩子學走路打基礎,雖然不爬可以直接走,但是孩子走路的時候因為協調性不好更容易摔倒,所以不爬直接走孩子以後的身體協調性,甚至運動能力都會比較差。

學走路扶着走或用繩拉着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走路的時候總是習慣用手扶着孩子走,但是彎腰太累,就習慣用繩拉着,或者學步帶,這樣看着可以避免孩子學走路摔倒,但是可能讓孩子學走路花費更多時間。

因為孩子學走路的過程是走路——摔倒——爬起走路——再次摔倒。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學會平衡,學會腿部發力,在一次次摔倒中,鍛鍊腿部力量,學會行走。

過度保護孩子,避免孩子摔倒,讓孩子不能學會自己掌握平衡,所以看似孩子摔得少,學走路時間無行中延長了。

上面的育兒觀念,幾乎每個媽媽都會碰到,千萬別在用這些錯誤的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