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溪湖之聲】
每年夏天,高温都是嚴重的危害因素之一。今年,高温天氣更是是一浪高過一浪,温度之高和持續時間之長頻頻刷新記錄,涉及的地區也越來越多,高温紅色預警更是成為熱搜刷屏。“熱死人”亦不再是高温難耐的形容詞,而是真實事件的描述,熱射病已成近期大眾關注的熱點。但熱射病不等於中暑,它只是重症中暑所致的疾病之一,在熱射病發生之前有些症狀和體徵需高度警惕,處理得當可避免病情進展,挽救病人的生命。 高温環境下,出現頭暈、頭疼、四肢無力、口渴、多汗、心慌、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0℃),可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此時應及時將患者運送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分和鹽分,短時間休息後症狀即可消失。
中暑按臨牀表現不同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主要因高温引起大量出汗,水分和鹽分丟失引起的電解質平衡失調所致。表現為全身肌肉痙攣及劇烈疼痛,以腓腸肌最為明顯,痙攣一般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輕者不影響工作,患者神志清醒,體温多數正常。主要因高温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環血量減少而致,起病迅速。表現為頭暈、頭疼、心慌、多汗、口渴、噁心、嘔吐,隨後出現皮膚濕冷、面色蒼白、暈厥、血壓短暫下降,體温多不升高。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現熱衰竭的比例較高。多數患者起病急,少數有前驅期,表現為無力、頭疼、頭暈、噁心、嘔吐和多尿。典型症狀為急驟高熱、體温常在40℃以上,皮膚乾燥、灼熱而無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如體温超過41℃且持續時間較長,可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預後較差。出現重症中暑時,應立即送入醫院,治療原則是降低體温(物理降温或藥物降温),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積極防治休克、腦水腫等。熱痙攣患者口服含鹽飲料即可,必要時可靜脈推注葡萄糖酸鈣液。熱衰竭患者,首先在陰涼處平躺,補充水鹽後一般可恢復,有時靜脈注射50%葡萄糖液可有助於恢復。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