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六種輔食娃2歲前再饞別吃”,兒科醫生的提醒,家長要聽進去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寶寶的健康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寶媽們的關注重點。特別是寶寶的飲食安全,更是讓寶媽們從心底裏上緊了弦,絲毫不敢馬虎。正所謂“病從口入”,可即便寶媽們費盡了心思,還是不免會在寶寶的餵養問題上栽跟頭。
其中輔食作為寶寶從奶粉餵養到“大人飯”過度的關鍵階段,就是寶媽們頻繁犯錯的“重點地帶”。
如何避免在輔食階段踩坑,已經成為擺在無數寶媽面前的現實難題。
8月齡寶寶因吃錯輔食住院,兒科醫生苦口婆心:這六種輔食,娃再饞別吃
同事曉彤前段時間沒少往醫院跑,原因就是自己8個月的寶寶。
作為一名95後的年輕媽媽,曉彤在養娃這件事上可以説是“一片空白”,在6個月為寶寶斷掉了母乳之後,曉彤並不放心市面上這些“琳琅滿目”的奶粉,打算讓孩子從母乳直接“無縫銜接”到輔食階段。
可輔食添加同樣是一門學問,從沒接觸過輔食的曉彤只能是深一腳淺一腳地聽着過來人的説法,為孩子準備輔食。
剛開始曉彤喂孩子吃的是米粉,後來曉彤注意到光吃米粉的寶寶似乎在營養上要比其他的寶寶差一些,整個人都要比同齡寶寶輕上不少。
同小區的寶媽在得知曉彤的輔食方案後,建議她為寶寶每天加一個雞蛋羹,這樣能彌補米粉營養上的不足。
剛開始的時候還好,雞蛋羹這種全新的輔食很受寶寶的歡迎,可吃了不到兩次曉彤察覺到了不對勁:寶寶的身上出現了很多紅疹子,嘴巴也出現了腫脹的情況。
曉彤趕緊帶着寶寶來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後發現寶寶是“蛋清過敏”,兒科醫生更是直言曉彤糊塗,苦口婆心地説:
寶寶的輔食餵養有竅門,有6種輔食無論如何也不要讓孩子碰,害娃不自知。
兒科醫生:寶寶2歲前,這6種輔食再饞別碰,雞蛋、粗糧、米湯都在內
● 雞蛋
雞蛋之所以不適合作為2歲內寶寶的輔食,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受到了寶寶身體發育的限制。
由於身體的限制,寶寶的腸胃壁細胞間隔較大,而雞蛋清中的蛋白質分子過小,很容易透過腸胃壁進入血液中,引發寶寶的過敏反應。
相比之下,主要成分是卵磷脂的雞蛋黃就很難通過寶寶的腸胃壁。換句話説,寶寶可以雞蛋黃來作為輔食,而將蛋黃和蛋清煮在一起的雞蛋羹,則是不建議被當作輔食的。
● 米湯
對於一些“不知情”的老人來説,經過熬煮的米湯具有“養人”的神奇功效。之所以這麼説無外乎是因為覺得米湯營養豐富還不上火,作為寶寶的輔食實在是再合適不過。
可實際上,米湯中的營養少得可憐,像是寶寶成長所需的蛋白質,在米湯中壓根“沒有蹤跡”。米湯中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和水,不光影響寶寶的食慾,還沒辦法起到營養補充的效果。
● 肉湯
既然米湯中沒有蛋白質,那排骨湯中總該有寶寶成長所需的蛋白質了吧。
答案是有,但不充分。
有實驗證實,經過熬煮的排骨,蛋白質的析出量是原先骨頭的0.8?.5?
相比較於這些微量的蛋白質,經過熬煮的骨頭湯中更多的其實是脂肪和油脂,長時間以骨頭湯或者肉湯做輔食的寶寶,會攝入大量的油脂和脂肪,不僅沒營養,還會額外增加腸胃的負擔,引發寶寶的積食風險。
● 魚肉
並不是所有的魚肉都適合作為寶寶的輔食,像不常見的肉食性魚類,因為處於食物鏈的頂端,身體內部會積蓄很多汞元素,對寶寶的發育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 鹽
對於2歲內的寶寶來説,腎臟發育的不完全導致他們並沒有做好完全接受鹽的準備,如果攝取過量的鹽,會對他們的腸胃和腎臟造成負擔,久而久之會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發育。
● 粗糧
粗糧固然是一種很好的營養食物,可作為寶寶的輔食還是需要充分考慮。畢竟粗糧的顆粒感更加粗糙,能否被寶寶的腸胃消化還是一個問號。如果家長不想讓寶寶出現積食風險,最好還是“敬而遠之”。
寫在最後
俗話説:寶寶餵養無小事,寶寶的輔食添加就是寶媽們面對的第一次考試,相信只要寶媽勇敢地嘗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