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帶過娃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對“豎抱”的喜好簡直是寫在基因裏的。
他們只要被豎着抱幾次,之後不論再換哪種,橫着抱還是斜着抱,都會哭鬧、不老實。
給寶寶拍嗝時也得豎着,否則的話會嗆奶,甚至嗆到鼻子裏都是,總之這個姿勢是日常逃不過的。
可有些媽媽知道,很多育兒書以及權威機構,都不提倡豎抱月齡太小的寶寶,會使脊柱受到損傷。
因此,便陷入了無盡的糾結,豎着抱不好,可不豎抱的話孩子會吐奶、哭鬧,到底該照書養還是靠經驗呢?
其實,這兩者並不是完全對立的,豎着抱的好處也不少,孩子能接受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豎抱孩子,有什麼好處?
1)改善溢奶
剛出生的寶寶胃是比較平的,賁門肌肉還發育不完全,奶水很容易從嘴裏出來。
但要是豎着抱,奶水和食物就很容易順着下去,而且進食也會很舒服,能降低溢奶和吐奶的幾率。
2)發展認知和視覺
孩子剛出生對這個世界擁有無盡的好奇,豎着抱相較橫抱而言,視野會更加寬廣,不再只是媽媽的下巴和天花板。
他能看到很多不一樣的風景,從而促進視覺發育,增長認知。
3)鍛鍊脊柱
豎抱會讓寶寶的脊柱得到鍛鍊,與此同時增強脖頸的肌肉力量,不僅身體強勁,還能讓寶寶不自覺抬頭,為以後的大運動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孩子到底多大能豎抱?
通常認為出生不久的孩子是不可以豎着抱的,基本時間線是在3、4個月後,甚至有的認為要等到孩子6月齡。
然而前文説過,實際生活中帶娃要比這兩個日期相對早些,甚至新生兒就豎着抱的也不少。
事實上,孩子豎抱的時間不是三四月,也不是六個月,可以豎抱和完全豎抱的概念是不同的。
張思萊醫生表示,孩子出生後就可以豎着抱了。
這些不同的觀點有的是表述方式不一樣,結果傳着傳着就變了味道,讓廣大寶爸寶媽困惑不已。
美國兒科協會也曾提出過這樣的看法:寶寶喝奶時可能會吸入一定空氣,這會帶來脹氣的不適感,因此表現為哭鬧和躁動,但哭鬧會吸入更多空氣,甚至導致吐奶。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吃60ml左右奶就拍嗝,介紹的3種姿勢中,就有2種使寶寶處於豎立狀態。
其實孩子出後是可以豎着抱的,只是時間長短要注意,姿勢也有學問。
月齡越小豎抱的時間越短,而且需要讓寶寶的頭靠在媽媽肩膀上,或者媽媽用手支撐寶寶的脖頸。
相比“具體什麼時候可以豎抱”這個問題來説,其實更重要的是豎抱的分月齡抱法,注意事項也是不同的。
分月齡看待寶寶豎抱,才是王道
月齡小的寶寶,頭部重量所佔的比重很高,又由於頸部、肩部、胸部和背部肌肉不是很發達,無法長期支撐脊柱。
因此,豎抱時要循序漸進,注意保護寶寶的脖頸肌肉。
>2月齡內的寶寶
>主要還是橫抱,豎抱一定要保護好寶寶,讓他的頭部靠在肩膀或者胸上,並用手輔助,扶正寶寶的頭部,另一隻手拖住臀部處,保持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這樣孩子會比較安全和舒適。
孩子滿1個月之後,就可以採取斜抱和豎着抱的結合方式了,而且要注意對孩子進行頭部的豎直訓練,注意好保護措施就行。
訓練時間也是循序漸進的,從一開始的幾秒,慢慢視情況延長到一兩分鐘。
有的媽媽一直橫抱,胡日昂寶寶的頭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鍛鍊,以後抬頭也會是一大問題。
從臨牀學角度講,發育遲緩的孩子,超過半數都是家長的過度保護導致的。
>3-5月齡的寶寶
>這個階段寶寶一般都學會了抬頭,頸部的力量也發育得比較不錯,這時可以視寶寶的接受程度多多豎抱。
但依然要注意保護頭頸部位,避免寶寶的背部後翻,這才是最重要的。
時間也可根據孩子情況決定,有的寶寶腦部不會晃動得厲害,也不向後傾倒,可以稍微長一些。
>6月齡以上的寶寶
>這時的抱姿可以相對隨意一些了,但還是要根據寶寶豎抱時的具體表現而定。
寶寶開心就朝外抱抱,增長認知,寶寶情緒低落就朝內抱抱,給他安全感。
另外,這時寶寶的動作在最佳發育階段,儘量少抱,讓他自己去爬去動,避免讓他養成過度依賴大人的習慣。
總結來看,孩子出生可以豎抱了,但一定要保護好頸部、背部,時間也不宜過長。
等到孩子頭部有了豎立能力就輕鬆了,具體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月齡抱法。
抱姿要讓孩子感到舒服和輕鬆,放下時要讓孩子先背部接觸牀,再輕輕放下頭部,已經吐奶就不能豎抱了,否則會嗆入氣道,提前拍嗝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