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測聽對聽力損失患者有多重要?

聽力正常的嬰幼兒一般在4-9月,最遲不超過11月就開始呀呀學語,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誌。正常的聽力是進行語言學習的前提,而患有嚴重聽力障礙的兒童由於缺乏語言的刺激,在語言發育最重要和關鍵的2-3歲內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重者最終導致聾啞,輕者導致語言和言語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

言語測聽對聽力損失患者有多重要?

最終影響語言能力的唯一相關因素是聽力障礙發現時間的早晚,而不是聽力損害的程度。如果能在新生兒期或嬰兒早期及時發現聽力障礙的兒童,可使用助聽器等人工方式幫助其建立必要的語言刺激環境,則可使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由此可見,早期發現聽力障礙在預防聾啞和語言發育障礙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孩子開始接受檢查到聽力干預到後期康復再到茁壯成長的歷程中,我們會遇到接二連三的狀況,而我們心中最大的疑問是:孩子佩戴上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後能夠很好的説話交流嗎?我們憑什麼來判斷效果的好壞?

言語測聽對聽力損失患者有多重要?

無論我們選擇戴助聽器還是植入人工耳蝸,其最終目的都是讓孩子更好的聆聽,讓他能夠進行正常的言語交流。我們知道,言語交流不但依賴於聽見聲音,而且必須能夠理解語言。言語信息的傳遞,除耳蝸螺旋器對聲音頻率的位置編碼外,對語言理解的形成還與聽神經複合電位的神經纖維衝動同步排放的組合形式、耳蝸核等低級聽覺中樞和聽覺通路的頻率分析能力以及聽覺皮質高級中樞的綜合分析有關,聽覺通路(外中內耳和聽覺中樞系統)任何部位的病變,都可影響對言語的理解能力。

當患者存在聽力損失時,不同患者即使純音聽力相似,其言語分辨能力可能也會有很大差別,因此,判斷個體的言語識別能力是臨牀評估其社會交流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判斷各種治療、干預和康復手段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

言語測聽是將預先編制好的詞表或句表,用閾上強級播送,測定受試者聽懂詞表或句表的百分數。以言語信號作為刺激聲,通過讓患者重複給出的言語信號來評價患者的實際言語交流水平。

與其他形式的測聽方法相比,言語測聽更符合人類正常的生理表現,能夠幫助瞭解聽障患者言語感知方面的困難程度,很好的反映受試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語交流能力。

言語測聽對聽力損失患者有多重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83 字。

轉載請註明: 言語測聽對聽力損失患者有多重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