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擠眉弄眼,父母規勸不成!醫生:不是調皮,是病
小寶,是一個十四歲的男孩。本應快快樂樂、健康成長的陽光少年卻在八年前開始經常出現擠眉弄眼,同時還發現喉嚨時不時發出“哼哼”或“咳咳”的聲音。這種情況在遊戲、情緒激動或生氣時特別明顯,而在安靜或睡覺時則極少出現。隨後,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老師也經常反映上課時間經常擠眉弄眼。漸漸地又發現呲牙咧嘴、甩頭扭脖子,同時還伴隨肩膀和上肢的舞動,身體東搖西晃,小動作不斷!
因為破壞了課堂秩序,影響同學們的注意力,而在家裏,則經常攪得家人心煩不安。起初,家人以為是男孩子頑皮,染上了不良習慣,因而少不了斥責,甚至打罵孩子,老師也不停地家訪告狀........
最近一年來,這些情況愈加頻繁、更加劇烈。孩子的頭頸部、軀幹和腹部的抽動顯得特別突出,經常使孩子坐立不安。而且,長時間的疾病困擾,小寶變得越來越內向,膽子越來越小。他反感到人多的地方,也不善於交友,學習成績逐漸下降。夜間則常常出現尿牀。爸爸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前往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就診。
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林細康觀察發現小患者發育正常,營養好,智力正常,情緒緊張焦慮。但時不時在他眼睛、嘴巴、頸肩部及上肢的異常不自主動作特別顯眼,雙肩不停地快速聳動,挺胸、扭脖子,有時喉嚨還發出“呃呃”或“咳咳”的聲音。而頻繁的上半身和腹部的抽動使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顯得十分尷尬,一旁的媽媽臉上寫滿了無奈。
結合詳細的神經系統體格檢查、腦電圖、核磁共振及血液學檢查,最後診斷為“抽動穢語綜合徵”。參考既往的治療經過,為小寶制定了全面的治療方案,叮囑孩子媽媽調整飲食結構、克服愛看電視、迷戀電子遊戲的壞習慣,配合一定的心理疏導。兩週後,症狀漸漸減輕。
什麼是“抽動穢語綜合徵”
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徵,又稱多發性抽動症,是一種較少見的慢性致殘性疾病。大多於4~12歲之間起病。男孩多見,男女比例為2:1~4:1。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是遺傳因素、神經生理及環境因素等在發育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結果。近些年來,兒童抽動症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現代研究發現,心理精神壓力在小兒抽動症的誘因中佔了很大的比例,這跟家長不當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家長們應該引以為戒。
“抽動穢語綜合徵”的症狀
抽動穢語綜合徵的特徵是不自主、突發、快速重複的肌肉抽動,在抽動的同時常伴有暴發性、不自主的發聲和穢語。抽動症狀先從面部開始,逐漸發展到頭部、頸部、肩部,嚴重的上身下身都出現抽動。
如面部肌肉抽動可出現咧嘴、撅嘴、縮鼻、扮怪相等;眼部肌肉抽動症可出現皺眉、眨眼、翻白眼等;咽喉部肌肉抽動則發出異常聲音,如干咳聲、清嗓子或不自主的穢語、罵人等;四肢肌肉抽動可表現為甩手、舉臂、扭臂或抖腿、踢腿、旋轉、步態異常等;而軀幹抽動常表現為挺胸、扭腰、身體扭轉及腹肌抽動等。情緒激動、運動過多、疲勞過度或感冒等疾病都可能使該症狀加重。
“抽動穢語綜合徵”的危害
抽動穢語綜合徵除了肌肉抽動及伴隨的不自主發聲和穢語外,還經常與小兒多動症、強迫障礙、行為異常等疾病共同發生,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⒈ 引發學習困難:大多患兒上課時為了努力控制自己的發聲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眼睛很難盯在書本或黑板上,上課經常走神,課堂上講解的內容無法掌握。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同時由於在學校經常遭受同學和老師的歧視或嘲笑,越發不喜歡上學,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甚至逃學。
⒉ 個性發展問題:4~12歲是孩子個人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一階段經常受到家長責罵、老師批評或同學嘲笑,會對兒童身心健康產生巨大傷害。
⒊ 社會交往障礙:患兒由於抽動症頻繁發作,可能會遭到嘲笑和譏諷,使孩子在心靈上遭到嚴重打擊,患兒會漸漸疏遠人羣,沒有與人交往的慾望和興趣,漸漸變得孤立和自閉。
“抽動穢語綜合徵”的治療
很多家長認為抽動症會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自愈。實踐證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一般來説,抽動症患兒不依靠藥物是很難恢復到正常的。所以,發現孩子有抽動症時,不要掉以輕心,更不宜消極等待,而應該及時採取多方面措施進行有效治療:
一.藥物治療:採用何種藥物治療應該由專科醫師根據具體病情選用。
二.非藥物治療:可嘗試使用重複經顱磁刺激、經顱微電流刺激、腦電生物反饋等神經調控療法等。
三.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目的是幫助患兒家長和老師認識疾病的性質和特徵,減緩或消除父母的擔心和焦慮。合理安排患兒日常的作息時間和活動內容,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消除學校和家庭環境中可能對症狀的產生或維持有作用的不良因素,減輕患者因抽動症狀所繼發的焦慮和抑鬱情緒,提高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家庭養育方式的改變:在幫助孩子的同時,家長尤其應該注意自我心態、情緒的調整,儘量改變養育方式。對抽動症孩子,寬容鼓勵非常重要。開學之初、考試階段均是此病高發時期,一定要注意調節孩子的情緒。
五.其它治療:
1.陪伴:家長平時應多多陪伴孩子,引導孩子參加快樂的小遊戲,多到户外活動,用快樂轉移他的注意力。
2、改變生活習慣:規律作息,戒掉電視、手機等一切電子產品,減少對眼睛的傷害。
3、飲食調整:飲食應注意清淡,忌辛辣食物和過甜或過鹹的食物。戒掉巧克力、可樂等刺激神經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
4.體育活動會幫助孩子擺脱自己的封閉狀態,振作精神,完全放鬆。
醫師提醒:家長髮現孩子有抽動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帶孩子檢查確診,以便早發現,早治療。同時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情況,及時幫助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和疏通,擺正心態,積極應對疾病。
【來源:福建新聞廣播FM1036】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