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事靠喊基本沒用!用好這2個技巧,孩子馬上乖乖行動

我們常説,孩子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就是到了叛逆期,會有很強的逆反心理。殊不知,這種逆反心理很早就出現在了孩子身上,只是家長沒有意識到。

小孩子最容易被外界的各種新奇事物所吸引,同時他的自控能力也很低,經常東跑西顛。這時候你要是對他説“寶寶,該吃飯了”、“寶寶,快來睡覺吧”等等,你得到的回答很可能就是三個字“我不要”,甚至孩子根本就不理你,當作沒聽見。

在這個時候,把握一些育娃技巧、運用一些智慧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樣是一個目的,換一個説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不信你試試看。

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已經很頑皮了,而且又那麼小,怎麼能讓他自己決定呢?

因此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攬,累壞了自己又寵壞了孩子。其實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我們可以讓孩子説出他自己的決定,例如出門之前我們可以問孩子“你今天想穿哪件衣服,這件黃色還是那件藍的?”。

我們可以正確的來引導孩子,比如對孩子説“聰明的孩子都會知道保護自己、早早睡覺的”然後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去睡覺。

這樣的方式既能夠養成孩子的獨立意識,更好地鍛鍊孩子,又能夠培養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兩者更像是夥伴關係。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聽話且善於思考了。

什麼是沉錨效應呢?

就是説,我們每個人所做的決定都會受到問題所傳達給我們的信息的影響。就像是沉入海底的錨那樣,我們的想法會被固定在那。

舉例來説:

有兩個商販在路邊賣同樣的街邊小吃,兩邊的客流量都基本相同,平時我們看不出有什麼差別。

可等到了月底,兩個商販相聚時談論起他們這個月賺了多少錢卻發現,相同的客人,其中一個商販卻比另一個賺了多出一倍的錢,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那個商販在賣東西時會問顧客“你是要加一片火腿還是兩片火腿”而另一個問顧客“你需不需要加火腿”?

兩個問題傳達給了顧客不同的兩個信息,出題者讓回答者在兩個都利於自己的答案中二選一是不是很聰明呢!

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時也可以巧妙地運用這個方法,例如想讓孩子吃水果就問孩子“寶寶想吃蘋果還是梨呢”這樣孩子在你給的選項中選擇一個,無論選了什麼,你都達到了你的目的。

運用這個技巧有兩個關鍵前提,第一個前提你要確保你給的兩個選項都是你想讓孩子做的

第二前提:要確保這兩個選項中有一個是孩子樂意接受的。否則這個技巧就很難發揮作用。

我們前面所説的兩個方法都與讓孩子做選擇有關,都可以讓孩子不斷思考,努力去探索的真正的選擇題。只有不斷地鍛鍊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離開父母的幫助,才能使孩子更加果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8 字。

轉載請註明: 讓孩子做事靠喊基本沒用!用好這2個技巧,孩子馬上乖乖行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