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逼孩子分享玩具和零食了,樂於分享的孩子,父母做對了3件事
兩個孩子一起玩,孩子A想玩孩子B的玩具,伸手就要拿,而孩子B並不想和孩子A分享自己的玩具,結果兩個人發生爭執,引得家長出面解決。這時候,家長多半會為了面子,強迫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最終兩個孩子不歡而散。
相信不少家長和孩子都經歷過這件事,有很多家長不理解,明明幫助孩子實現了分享,孩子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差了,這是為什麼呢?説到底,強迫孩子分享的做法並不能幫助孩子學會分享,反而會讓孩子對分享更加排斥,如果家長不能做到這些,就會對孩子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聰明的家長在引導孩子分享之前,會先做好這些事!1、在孩子主觀意願基礎上實現分享
孩子成長中,學習任何事情都需要時間和過程,包括分享這件事在內,如果家長違背了孩子的主觀意願,那麼孩子就無法真正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家長要明白,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主觀意識正在快速發展,對物品的所有權有着較高的執着,如果兩個孩子之間不能做到你情我願,那麼就不能很好地實現分享,容易引發矛盾。
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明白,夥伴之間可以存在給予和接受這樣一種狀態,一個願意給,一個願意要,才算作有效的分享行為,或者説,夥伴之間互相交換物品,這樣孩子及給予對方了一些東西,又從對方那裏獲得了一些東西,能更好的體驗到互相分享帶來的快樂,當孩子逐漸積累類似的社交經驗,今後在對待分享問題時,就能更加坦然、大方、從容。
2、讓孩子自己做主,不要幫孩子做決定
家長在引導孩子學會分享這件事的時候,總喜歡幫孩子做決定,孩子還沒表明自己的立場,家長就搶先一步決定,並把東西送到了別人手上。如果長期如此,孩子就會把分享看作是失去,孩子不想繼續失去自己所擁有的,就會越來越排斥分享這件事。
建議家長不要替孩子做決定,孩子逐漸長大,思想方面得到完善,是具備一定物品支配意識的,孩子主觀意願上的轉變,有時候可以幫助他更好地接受分享。
3、及時阻止孩子的莽撞行為,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要
其實除了分享東西給他人,孩子還容易出現索取行為,有不少孩子在看到別人的玩具時,都會有想要拿走的衝動,甚至直接就上手了,家長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立場,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如果想要,就要徵求對方的同意。
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並且引導孩子學會如何正確獲得物品,如果孩子總是不分情況伸手就要,那麼當他習慣了這種伸手就有東西拿的狀態,私自心理就會加重,不僅學不會分享,還會一味向他人索取。
尊重、接納孩子的發育特點,才能有效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前面我們有提到,孩子發育過程中,自主意識萌發,對物權存在執念,不容易接受分享這件事。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如果家長不能理解和接納孩子的發育特點,而是一廂情願地幫孩子做決定,那麼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聰明的家長懂得根據孩子的發育特性對其進行引導,比如提前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練習分享,跟孩子表明分享可以帶來的收益和快樂等等,孩子在生活中對分享有所體會,那麼當他真正遇到需要分享的時候,就可以正確面對,並真正的學會分享。
各位家長,你是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分享”難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