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生,這件事要儘早做吧
文丨魚爸
1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的邏輯有點意思。
比如閲讀這件事,還記得一個媽媽羣的段子:
“許多人好像活反了
花5000W買棟房子覺得正常
花50W買輛車覺得正常
花5W買個包包覺得正常
花1w去麻將桌上覺得正常
花6000買個手機覺得正常
花3000元買件衣服也正常
花800元吃一頓大餐非常正常
但是花100塊錢買套書給孩子看,卻搖頭説:“太貴了……”
當下的中國,這個段子就是現實的一部分吧。
在我們的身邊,讀書的地方不多,可以説太少太少。
就在離我1公里的地方,有一家號稱中國中部最大的城市綜合體。
週末的時候,我也常常會帶兒子去玩。
但是那個地方的遊樂場、遊戲廳開了一家又一家。
遺憾的是沒有一家書店。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的孩子只需要玩樂,不需要閲讀麼?
有人説,想讀書,你可以去圖書館。
而圖書館呢,永遠是那一堆翻得皺巴巴,丟了封皮的圖書。
孩子們常常還幾個人搶同一本書看。
很多孩子去了一次,就不想去了。
其實根源是我們中國人不愛讀書,閲讀沒有普及。
上一代人因為國家貧弱,已經錯過了一次。
但如今有了條件,觀念又沒跟上,還是那個樣子。
我覺得,更多的希望在家庭——家庭閲讀角,甚至家庭圖書館的打造。
父母幫助並影響孩子,培養閲讀的習慣。
2
孩子的一生,培養閲讀的習慣,要趁早。
我常常跟一些朋友這樣説,可是隻有一半的朋友會聽。
而聽的朋友中,有一半人又從另一隻耳朵把這句話給放掉了。
所以,當一個孩子已經讀高中的媽媽問我怎麼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因為孩子一直沉迷網絡,自己已經束手無策,希望閲讀能改變他。
我不知道怎麼説。
因為閲讀不是藥,它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學習的方式,會成為一種習慣。
而且,在孩子小的時候,越能培養這個習慣。
這個小可以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有心的父母從孩子還在肚子裏的時候就開始了。
父母會給孩子讀讀故事,詩歌,音樂。
我覺得挺好的。
記得那時候我也堅持做過。
我自己給兒子讀了精選的一些唐詩,還有古典音樂。
老婆也給兒子念過故事。
那時候他安安靜靜地在肚子裏聽着,我們就覺得能用一種方式跟他溝通,感覺很美好,沒有其他的目的。
當他出生後,幾個月的時候,每次見到牆上的卡片就會非常感興趣。
那時候,閲讀就可以開始了。
從識別顏色、形狀再到物品。
然後開始聽簡短的故事,他有時不聽,那就看圖畫。
把一件事一直做下去,就會變成習慣,積累的力量是巨大的。
所以如今不要我們督促,他也會每天閲讀三四本繪本故事書。
上次有一個媽媽問我,孩子三歲,沒有任何的閲讀經歷,能培養閲讀習慣嗎?
當然可以的,我覺得一般的孩子在10歲前都能快速地培養這種習慣。
當然不是説10歲後就沒有機會,只是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因為早期的時候,孩子性格習慣的可塑性更強一些。
他們能更加願意接受父母的影響。
比如閲讀,父母能一步步地帶着孩子漸入佳境。
孩子不會牴觸,也許最初會有一點小小的抗拒、陌生,但能迅速融入。
記得我老家有一個親戚,他家裏有一個6歲的兒子,有一次她來我家看到了兒子的書櫥,一下子像發現了寶藏,坐在那看了大半天。
他爸爸就覺得奇怪,他説兒子在家不怎麼愛看書啊。
我説你在家裏給他看了什麼書?
就是我自己那些唐詩宋詞,還有他媽媽買的一些數學進階、識字寫字的一些書。
他每次都搖頭不學。
我就送了他一套圖畫書,説這些才適合孩子呢。
過了一個月,他又來找了幾套,説孩子已經愛上了閲讀。
3
父母的積極引導和準備,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接觸閲讀。
這是一個關鍵的交接儀式。
把孩子從一個閲讀一片空白的世界,牽引進一個豐富多彩的閲讀世界。
父母的手,有一個推動的作用。
而進入了這個世界之後,更需要父母參與親子共讀。
選擇合適的書本,找到孩子喜歡的閲讀方式。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父母朗讀,而有的孩子喜歡父母抱着自己一起讀圖。
有的孩子呢,喜歡父母誇張的表演,有的孩子喜歡父母給自己講一些刺激一點的東西。
有心的父母,總是會去努力讀懂孩子。
抓住了小小的心,那就能輕鬆搞定這個小小孩了。
當我們把孩子送上了閲讀的快車道之後。
剩下的事就交給孩子自己吧。
他們會自己選擇圖書,父母只要參與交流,給點建議就行。
特別是到了中學,孩子的想法甚至會超越父母。
因為他們的見識會有所不同。
每代人都有自己嚮往的東西。
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孩子去實現自己夢想。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科幻小説,父母覺得那個是閒書。
有的孩子喜歡看漫畫,父母覺得一個10多歲的孩子,怎麼還像一個小小孩一樣看漫畫。
他們甚至不去了解孩子讀的書籍具體是什麼樣的。
馬上就下禁止令,是不是欠妥呢?
我真的建議父母多讀讀孩子的書,真誠地讀,而不是帶着偵探的目的,不能帶着有色眼鏡。
試着去接納孩子喜歡的東西,而不是粗暴的毀壞。
很多的父母,對孩子讀的書一無所知,把一切交給學校。
或者停留在自己的觀念裏,對一些新鮮的觀念持一種保守拒絕的態度。
在《無聲告白》這本書裏,當兒子漢斯告訴父親詹姆斯,自己的夢想是去外太空,當宇航員的那一刻,詹姆斯不自覺得打了孩子一巴掌,把他和孩子的牽絆打碎了。
在那個宇航員還只是夢想的時代,父母會覺得孩子整天看一些關於航天的新聞和書籍,就是不務正業,沒有認真讀書,所以一氣之下給了孩子一巴掌。
如今,有孩子跟父母説自己想當一個宇航員,肯定會得到稱讚。
但這也是多年以後,我們才能接受。
所以當孩子有自己想法的時候,請積極地去擁抱這個想法。
在閲讀上也是如此,不要管束太多,讓孩子去嘗試。
孩子説自己想讀的時候,你可以説去讀吧,加油。
而且,你也可以一起讀讀,實在沒有興趣讀的話,也可以翻翻,瞭解一下。
説不定能拉近跟孩子的距離呢。
4
當然,家庭有一個讀書的氛圍非常重要。
家裏有書香,對孩子本身就是一種薰陶。
對孩子來説,讀懂這個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閲讀。
書裏藏着別人的世界,你讀懂了,你的世界就拓展了。
我們能跟作者對話,能跟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心靈溝通。
白巖松説,這幾年一直在做讀書的推廣。
我總納悶,你見過國際上把哪個日子定為“吃飯日”嗎?沒有。
既然國際沒有吃飯日,那為什麼要有一個讀書日呢?
對於人們的身體、肉體來説,不吃飯活不下去,但對於我們的精神來説,不讀書難道不也是跟不吃飯一樣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嗎?
為什麼我們已經墮落到了要全社會去推廣“閲讀”?
這件事情恰恰印證中國的某種悲哀和某種覺醒。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變成愛閲讀的人種。
在孩子的一生中,這件事要儘早做。
當然,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經歷”,讓孩子旅行,走萬里路。
這個我們留着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