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不肯看書媽媽將其丟下:毀掉一個孩子就告訴他,你要聽話
——嬌媽
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可有位媽媽的做法卻因此上了熱搜。
在蘇州車站裏,有位沒有家長監護的12歲男孩。
讓我們不解的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媽媽不顧孩子的安危,一個人離去呢?
利用碎片時間去學習,於是把孩子搖醒,要讓孩子看書。
孩子不願意,以在車上看書會傷眼睛為由拒絕。
沒想到短短一句話點燃了母親的怒火,於是媽媽一氣之下,自己一個人提前下車離去。
難以想象,男孩被媽媽拋棄,一個人手足無措時該有多恐懼,有多無助。
在民警面前,這位媽媽還口若懸河地控訴着兒子的不是,對自己的教育方式甚是滿意。
很贊同一位網友的評論:
“這不叫教育。這種叫控制慾,通過支配別人的行動給自己帶來安全感和心理滿足。”
這位母親自以為聰明,通過把孩子丟棄來顯示了自己的權威,
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殊不知,如此極端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
最恐怖的教育,莫過於,你必須聽我的,沒有商量的餘地。
懶惰的家長,用脅迫來代替教育,讓孩子順從
《隱秘的角落》火了,朱朝陽媽媽對兒子那份特殊的愛,讓人壓抑得無法喘息。
媽媽給朱朝陽煮了牛奶,朱朝陽想要一會兒再喝,可媽媽就坐在牀邊,冷漠地催促。
孩子喝完牛奶後,媽媽想要幫他擦掉嘴邊的牛奶痕跡,朱朝陽卻下意識地躲開,而媽媽卻不能忍受這一個動作。
她認為孩子在逃離她的掌控,於是便狠狠地掐着孩子的臉,面部猙獰地將牛奶痕跡擦掉。
可這背後,藏着的是母親對一個孩子的控制。
她不允許孩子逃離,要把孩子牢牢拿捏於自己的手掌心。
前段時間,一位河南平頂山的媽媽,委屈地站在陽台,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被嚇壞的孩子哭着給媽媽下跪,乞求媽媽原諒他。
一個情緒失控的媽媽,一個被嚇壞的孩子。
孩子是否能因媽媽的鬧劇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不得而知。
但孩子的心理會形成永遠的樹洞,無法填補。
心理學專家李雪説:
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作為父母,沒有積極的引導,
而是用威脅來代替教育,這恰恰是最失敗的手段。
父母成功地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中,帶着抹不去的心理陰影,
戰戰兢兢地成長,無比順從,進而演變成父母的奴隸,失去自我。
別讓孩子不願意與你分享快樂
還記得前段時間,那個把孩子拖進大海的媽媽嗎?
遼寧葫蘆島的一位媽媽,因為10歲的女兒不認真學習,把女兒帶到海邊,衝進冰冷的海水。
民警趕到時,兩個人已經遠離海岸邊30多米。
海風凜冽,浪花打在身上生疼,一個趔趄,便是一出悲劇。
被警察救起後,這位媽媽説出的緣由,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震驚不已。
她的這番行為,是因為孩子學習不認真,打算用這樣的方法“嚇唬嚇唬”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説:
“在中國,想要體驗當皇帝的感覺很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就行,然後道德與文化都可以説,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
是啊,用生命來嚇唬孩子,是多麼的無知。這位媽媽正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
這一切都是為你好。
但這三個字,像極了一座大山。
揹負它的孩子,如何能輕裝上陣,衝破天際?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曾説:
“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
“為了你好”莫過於是孩子們從父母身上接受到的最可怕的“詛咒”,
可年幼的孩子卻無力掙扎,只能接受。
控制慾強的父母,總是過分自信,打着愛的旗號,去行傷害之實。
而不是父母的控制,以及披着以愛為名義帶來的傷害。
可是在父母的打擊下,孩子連分享情緒都成為了負擔,更無從談起學會正確的情緒管理了。
最好的愛,是一場體面的退出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説:
“家是講愛的地方,在家裏,要放棄評判,放下完美情節,丟掉控制心,只留下愛。”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放手,而非控制。
孩子對父母最好的回報,是獨立,而非順從。
王菲的女兒竇靖童,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竇靖童去紋身,沒有告知家長,先斬後奏,
王菲知道後,沒有暴跳如雷,也沒有恨鐵不成鋼,而是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告訴她:“你只要不後悔就好。”
王菲從沒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物,孩子的決定,她都尊重。
因為她深知,孩子的人生屬於她們自己,當孩子擁有了獨立的意識,
體面地退出,孩子才有機會去獨立,擁抱屬於自己的成就。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到:
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與其想方設法地讓孩子順從父母,養一個“二十四孝”的乖孩子,倒不如讓他順從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他有自己的思想,他能決定自己的行為,也能走出自己的人生。
在孩子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後,父母要做的,就是放手,放下威嚴,放下控制,
做孩子的後盾,讓他去闖出自己的天空。
父母敢於退出,孩子才有勇氣去描繪自己的人生。
喜歡今天的文章,請點“在看”。
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
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