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燙傷後,5種燙傷的處理方法,父母別忽視,有天可能會用到
寶寶被燙傷時有所聞。
這不,前幾天鄰居2歲女兒在玩耍時,因為大人沒有照看好被熱水燙傷,然而老人卻給女孩塗牙膏,導致傷口感染,不得不去醫院治療。
小孩燙傷在平時很常見,父母們要怎樣避免小兒燙傷?燙傷該怎處理?
【從燙傷的類型入手】
一、熱液燙傷
在醫院最常碰到的類型就是熱液燙傷,如熱水、熱湯、熱飲料等,高發人羣是1-2歲的寶寶,因為這時期的寶寶正處於學習爬行、走路的階段,對新鮮事物好奇,很容易被燙到。
當寶寶被燙傷後,父母應迅速的使用自來水沖洗燙傷的部位(15-30分鐘),快速降低皮膚表層熱度。記得一定要帶着衣服沖洗,因為水流很容易衝破脆弱的燙傷部位,造成傷口感染。
當衝了一定的時間後,父母再小心翼翼地除去寶寶身上衣物,避免將水泡弄破,再用乾淨的牀單、布單或紗布覆蓋患部,避免傷口感染,然後送往鄰近的醫院進行處理。
二、 接觸性燙傷
接觸性燙傷是接觸到熱源導致燙傷,最常見的就是碰到高温鍋子或碰觸到摩托車的排氣管等。
當孩子被燙到後,父母可按照「衝脱泡蓋送」步驟進行處理,孩子有水泡時則務必小心,別將水泡弄破,以免感染。
三、電灼傷
電灼傷是指接觸高壓電或電插頭所引起的灼傷,像家中各種電器設備會使用插座或延長線,寶寶若不小心咬電線或拉扯後,就可能會觸電灼傷;
在急救前,必須先切斷電源或用絕緣體將電源移開,觸電嚴重發生呼吸或心跳停止情況,則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體外心臟按摩術急救。電灼傷情況嚴重時,別去沖水,父母要及時將孩子送醫治療。
四、火焰燒傷
火焰燒傷相較於前面幾種較為少見,但是在鄉下,平時有節慶、祭祖燃燒東西時,仍有小孩被燒傷。
當孩子身上着火時切忌四處奔跑,以免助長火勢,可使用棉被或大衣將着火處滅火;等火完全熄滅後,依照先前提及的熱液燙傷急救方式「衝脱泡蓋送」處理。
五、化學性灼傷
化學性灼傷很多時候是疏忽導致的,醫生建議家中最好不要放強酸、強鹼等危險化學物品。
尤其是火鹼,很多小孩會誤認為是白糖、冰糖將其誤食,一旦誤食後,寶寶的喉嚨跟食道會被灼傷,嚴重時還可能傷及呼吸道,導致嗆入性傷害。
誤食火鹼,父母一定要記住,別用水去衝,因為火鹼遇到水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熱量也隨之增加,孩子自然會出現大面積燒傷的危險,第一時間是立即就醫。
若孩子碰到一些強酸溶液體,第一時間要大量衝冷水半小時,讓冷水稀釋,降低皮膚表面化學物品濃度,這動作遠比立刻就醫更重要。
燒燙傷偏方急救不可信
民間會有很多燒燙傷偏方,如塗抹醬油、醋、鹽巴、牙膏、紫藥水、萬花油、麻油、酒精、蜂蜜、生薑汁各式各樣的治療方式。
醫生強調,燙傷後這樣做不但沒有降低傷害,反而可能由於更加刺激,增加受傷程度及感染機會,增添醫生診治的困難度,使患者更加痛苦;
因此在燒燙傷當下,只須謹記立刻沖流動性的冷水至少30分鐘後,依照衝脱泡蓋送的步驟就醫即可,父母們別誤信燒燙傷類似偏方。
注意!家中暗藏燙傷危機
日常生活中一些場所及設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變成燙傷寶寶。
據統計顯示,家中最危險的地方是廚房裏的火爐、烤箱、微波爐等多處熱源,寶寶只要不小心絆倒或手抓到,就有可能被熱源燙傷兼砸傷;
其次是浴室,有很多父母習慣在洗澡時先放熱水再放冷水,大人剛走開一會,寶寶就有可能觸碰到了。所以,該先放冷水後,再放熱水慢慢調整温度。
尤其是有太陽能的家庭,在夏天時,父母要注意別讓寶寶去玩水龍頭,避免被熱水燙到;像熨斗、吹風機或捲髮棒,使用過後仍會持續一陣子高温,這些也要避免寶寶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