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駝媽媽
提到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大家都不陌生吧,她因為長期從事研究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所以總是可以一針見血地説出關於孩子問題的根源所在。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説到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到3歲後,父母要學會5不慣,4不幫,孩子未來的路會更加好走。”
因為孩子的心智發育和性格形成都是在6歲之前形成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幾年,對孩子不好的行為,千萬不能慣着也別幫着。
一、五不慣
1. 不慣脾氣
如果孩子經常發脾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父母就不可以繼續慣着了,因為這會讓孩子形成蠻橫、自私的性格,長大之後很難和別人相處。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看着孩子的眼睛,並且告訴她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不能在這樣了。更不能隨意衝孩子發火,甚至打罵孩子。
2. 不慣怨氣
孩子如果從小內心就充滿怨氣,遇到事情總是埋怨其他人,長時間下去就會鬱鬱寡歡,心理容易變得扭曲。當孩子埋怨的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正向思考,用積極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3. 不慣小氣
在孩子2歲的時候小氣很正常是,説明孩子有了物權意識。可是等到3歲之後,進入到幼兒園之後,就不能小氣。因為一個不懂得分享的孩子,是不會交到朋友的。
4. 不慣悶氣
有的父母過於強勢,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有了情緒也不敢表達,只會壓抑在內心裏面,也就是我們所説的“生悶氣”。而且孩子生悶氣對身體不好,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表達情緒和發泄的方法。
5. 不慣嬌氣
過於保護孩子的父母,會讓孩子變成温室的花朵。這樣的孩子未來難成大器,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選擇放棄。所以家長要採取挫折教育,讓孩子學會勇敢。
二、四不幫
1. 不幫錢財的忙
現在的家長不慣是否有錢,只要孩子要,家長就會給。這樣會讓孩子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念。所以在物質方面,家長不要過於縱容,需要讓孩子知道他所擁有的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
2. 不幫逞強的忙
孩子是需要證明自己的,所以就會想要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這個就叫做愛逞強。家長不能鼓勵孩子的這種行為。
3. 不幫不被感激的忙
現在都是一家一個孩子,所以全家人都圍繞着孩子轉圈,孩子,,,只要下達命令就行,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理所應當,沒有任何感激之心。
4. 不幫包庇的忙
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有意包庇,絕對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對錯誤行為的縱容。只有讓孩子受到應有的懲罰,才會讓他們明白自己錯誤行為的嚴重性。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都取決於家長的引導。一本好的繪本或者故事書可以讓孩子產生巨大的興趣,從中獲得大量的詞彙量。
優秀的孩子必定都是見過世面的孩子,而他們的背後也站着一對有遠見的家長。
在孩子7歲之前是聽不進去父母講的大道理的,所以給各位家長安利這套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
抓住寶寶3-6歲的黃金期,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習慣和情緒管理
,讓孩子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