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親子閲讀要從0歲開始?面對還不會講話的寶寶,要怎麼做才好?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健康

圖片源自網絡

曾有很多媽媽問我,什麼時候開始和寶寶一起親子閲讀最合適呢?

有專家説,零歲開始親子閲讀;還有專家建議,親子閲讀從孕期胎教就要開始了;於是,好多初為人母的媽媽開始慼慼然,自己的寶寶又要落在起跑線上了嗎?

其實我個人以為,親子閲讀沒有早晚,你覺得可以開始,就能夠開始了。比如提到的胎教開始的親子閲讀,大概的方法不過是通過爸爸媽媽的聲音用講故事的方式,每天定時、定點和胎寶寶進行交流;而從零歲開始的閲讀,就是從寶寶出生後到家裏開始,父母就有準備的把一些黑白卡、彩色卡、圖畫等等按步驟一一拿出,根據寶寶的月齡和寶寶一起玩耍;還有一些有心的媽媽,會延續胎教的閲讀時段,在固定的時間為寶寶繼續進行閲讀,不過是過去撫摸着自己的肚子,如今可以握着寶寶的小手,時而和寶寶有目光的交流,氣氛非常温馨。

圖片源自網絡

我和我家16月齡小二寶的親子閲讀,嚴格意義上還沒有開始。一來家裏還有大寶,我需要兼顧大寶的學業;二來我自己的身體出了狀態,總是疲憊不堪;三來我和小二寶雖然沒有通過具體的繪本或者卡片來進行閲讀,但是我們之間的有效互動非常明顯。

現在的小二寶能夠明白大部分他接觸過的事情,也能準確的聽懂別人的話,並且可以完成或執行某些小任務;同時他察言觀色的能力特別的強,“見風使舵”也被他發揮的淋漓盡致;我想我們之間有效的親子閲讀應該可以進行了。在正式使用繪本之前,我現在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和他睡前互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磨合,我發現和16月齡的小寶寶講故事,這樣做才最有效。

圖片源自網絡

1、根據寶寶的需求,使用他能夠聽懂的詞彙、貼近他的生活即可。

針對16月齡還幾乎沒有語言能力的小寶寶來講,那些成熟的童話故事裏“王子”“公主”“巫師”“勇士”等等,距離他實在太遠太遠,因此不如暫時放棄;根據他每天或者近段時間接觸過的東西尤其是新東西以及他喜歡的東西,配合他日常的某些需求,來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好。

例如,我家小二寶最近剛買了一個會繞着線飛的小鳥玩具,他非常喜歡這個玩具,經常自己提着它四處轉,打開開光後,他能夠目不轉睛的盯着小鳥飛的軌跡看上好一會兒。

於是在晚上我們的故事裏,就出現了“會飛的小鳥”。

當我剛説出“會飛的小鳥”時,小二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一度要爬起牀去把小鳥摟到懷裏,並且興奮的和我嘰嘰咕咕的説“鳥鳥”、“飛飛”等詞。

圖片源自網絡

2、故事內容要簡單、直白,不要有太多的曲折。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那是文學大家的鉅作;一些文學的修辭、優美的意境,也是成人世界才能品味出來的美麗,而我們初給小寶寶講故事,就不必有太多的曲折了,簡單、直白、貼近他的生活才是最適合、最能夠吸引他注意力的方法。

例如,前天晚上姥姥説小二寶不配合換紙尿褲,一脱褲子就嚎啕大哭。我抱着他,隨手拿起沙發上的娃娃,給他講“小娃娃換小褲褲”的故事。

天氣越來越冷了,小娃娃的衣服越穿越多了(這個時候可以增加互動的問他,寶寶的衣服是不是也穿的多了?他就會拽拽自己的外套表示他也穿多了)。

可是,小娃娃卻不願意換紙尿褲了。於是小娃娃就在紙尿褲上尿啊尿啊,紙尿褲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可以握着他的小手,讓他自己摸摸自己的紙尿褲,問他“是不是非常不舒服?”)。

小娃娃也非常不舒服啊,可是她怕冷還是不想換紙尿褲。這時,小娃娃的媽媽想了一個好辦法,用小被子裹着小娃娃,這樣換紙尿褲的時候,小娃娃就不冷了。

換了紙尿褲的小娃娃好開心啊!(就勢問寶寶,是不是你也要換個紙尿褲了?)

小二寶非常配合的就把紙尿褲給換了。

圖片源自網絡

3、講故事時的語音、語調和小的肢體語言更勝過故事內容。

就故事情節來講,講故事人的語音、語調和肢體動作才是吸引寶寶的根本。在他的小腦袋裏,有趣的、無趣的,都和我們想象中的大不一樣。

一個很簡單的現象:每天媽媽要去上班,寶寶都會哭的撕心裂肺,這是因為每次的分離對於寶寶來講就是永恆,他好害怕這樣的分離。最近我家小二寶生病剛好,他連我去洗手間都會哭的一塌糊塗,不忍分開。

例如,給寶寶講睡前故事,最好使用平緩、温暖、舒服的語言,輕輕地、慢慢地,寶寶聽着聽着睡意就來了。

我會摟着小二寶,然後給他講:

天黑了,燈都滅了,寶寶在媽媽懷裏,蓋着舒服的小被子。外面的風,不颳了;雨,也不下了;屋子裏暖暖地,好舒服啊!

寶寶伸了個小懶腰,看見客廳的小娃娃已經睡着了,小青蛙蹦蹦跳跳的回到了自己的家,小積木已經在小屋子裏準備睡下了,小鳥也飛不動了因為他也要睡覺了(根據實際情況,如果寶寶已經困了就少用幾個他的玩具,如果他還蠻精神,就多舉幾個例子,但每句話都要有睡覺、困了這樣的表達),

寶寶身上的小被子也困了,拉着小枕頭一起進入了夢鄉,媽媽親親寶寶(我也在小二寶的腦門上親一口),也要和寶寶一起睡覺了……

圖片源自網絡

4、遵循大是大非的生活原則,但不必拘泥於故事情節與所謂的教育意義。

早在寶寶半歲左右,他就可以逐步的知道是與非,對與錯,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對什麼人做什麼事可以達到什麼效果,只是他會用他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一直嘗試挑戰大人的底線罷了。

所以我們給寶寶講故事,要把大是大非擺端正,千萬不要讓孩子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熊孩子”,但是故事的情節可以更天馬行空一些,也不要特別追求教育意義。教育更應該是不知不覺中的耳濡目染,是潤物細無聲、靜待花開的過程。

例如,小二寶是個小吃貨,對於吃,總是那麼迫不及待,達不到目的就想用哭來解決。昨天大寶在他身邊吃蘋果,他看見了非要吃,可是他的腹瀉還沒有好徹底,於是姥姥就給他煮蘋果。他一時半會吃不到,就開始嚎啕大哭(他現在非常清楚,面對姥姥姥爺,大哭最有效;面對媽媽,撒嬌就無敵;面對爸爸,規規矩矩最好)。於是姥姥把他交給了我,我一邊請大寶去弟弟看不到的地方吃蘋果,一邊摟着他,給他講了一個關於“耐心等待”的小故事。

有一天,姥姥要做好吃的啦!家裏的小熊、小狗狗、小兔子、哥哥和寶寶都想快點吃到。(我把家裏的小熊、小狗、小兔子的玩偶擺在一起,先拿起小熊)。

小熊説:“有好吃的啦,我要快快去哦!”結果,一不留神摔了個大跟頭,把小腦袋碰破了,小熊只好哭着去擦藥了。(這個過程,把小熊的動作都演示出來,讓寶寶可以看到,順帶和寶寶一起用碘伏給小熊擦擦藥。)

小狗狗蹦蹦跳跳的也要往前奔:“去吃好吃的啦,去吃好吃的啦!”這是忽然聽到敲門聲,小狗狗想了想,是去吃好吃的呢,還是去迎接客人呢?(同時問寶寶,應該怎麼做?小二寶當時指了指門。)寶寶好棒啊,小狗狗最後也放棄了尋找好吃的,先去迎接客人了,這是小狗狗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哦。大家都誇小狗狗做的對!

這時小兔子乖乖的説:“我要等姥姥做好之後,再過去吃呢!這樣又幹淨,又可口。”

寶寶和小兔子一樣,在這裏乖乖的等姥姥,一會兒煮好了蘋果,寶寶和哥哥,還有小兔子一起去吃。好不好?

小二寶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開始不哭不鬧的等着啦。

圖片源自網絡

5、循序漸進的拓展有效詞彙來幫助他語言的發展。

語言本身就是一個輸出和輸入的過程,學習語言也是如此。想辦法增加對寶寶語言的輸入,對寶寶語言的輸出就會事半功倍。所以,媽媽可以利用講故事來幫助寶寶。

這裏就不多贅述了。一個詞語的頻繁出現,和逐漸帶修飾的出現:

花;

紅色的花;

美麗的紅花;

秋天裏美麗的紅花;

秋天裏有美麗的紅花,還有美麗的黃花;

秋天裏有美麗的紅花和黃花,還有其他五顏六色的花;

秋天裏有美麗的紅花和黃花,還有其他五顏六色的花,聞起來香香的

……

循序漸進的來幫助寶寶語言的發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