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的這三種行為,容易讓孩子變成“軟柿子”,在外面常被欺負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健康

文 | 朗姐育兒説(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當我們斥責熊孩子欺負人的時候,家長也需要把目光放在被欺負的孩子身上。有一類孩子非常懦弱,即使受到了他人的霸凌,也不敢伸張,更不敢反抗,於是讓霸凌者變得越來越過分。

這類孩子,我們稱之為“軟柿子”,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變成“熊孩子”,欺負別人,但家長同時也要避免孩子變成“軟柿子”,受人欺負。


案例:

小顏的女兒剛上幼兒園,孩子雖然很適應,但每次接孩子時總是灰頭土臉,一看就知道在幼兒園被別人欺負了。小顏很生氣,可每次向老師投訴都沒用,女兒仍然三天兩頭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孩子也變得越來越內向。

在進行細緻的觀察和與孩子溝通後,小顏終於發現了問題出在哪裏了。原來是之前她一直教育孩子要“懂事”、要忍讓,不能和別人起衝突,久而久之孩子就害怕和別人有矛盾,即使自己的玩具被搶了也只會哭,不敢搶回來。

知道願意的小顏後悔不已,光顧着教育孩子不要欺負別人,卻忘了教孩子如果被欺負了應該如何應對。


一:家長的這3種行為,容易讓孩子變成“軟柿子”

1、讓孩子一直“懂事”

有些家長怕孩子欺負別人,就一直教孩子要“懂事”,告訴孩子即使有了委屈也要強壓在心裏。這一類的孩子因為過於温和、軟弱,即使被欺負也很少發脾氣,只會讓人覺得孩子好欺負,從而變本加厲。

當同學提出無理要求時,即使心裏不樂意,為了“懂事”,也不得不答應。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犧牲自己討好別人。


2、總是斥責孩子

家長總是斥責孩子也會讓孩子變成“軟柿子”,因為孩子長期處於被欺負的處境。面對家長的強勢,孩子無法反抗,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當孩子面對同齡人的霸凌時,第一反應也是忍氣吞聲,等待這一次的欺負結束。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被欺負,另一方面是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不公,沒有培養起孩子反抗的勇氣。


3、一直“忽視”孩子

拒絕別人的欺負需要底氣,而孩子的底氣來源於家長。如果家長總是“忽略”孩子,對孩子進行冷暴力,忽視孩子成長中的情感需求,那麼很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當孩子面對霸凌時,即使想反抗也無法反抗,因為沒有家長在背後無條件支持他。


總結:

愛默生説:“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就等於零”。雖然家長想避免把孩子養成“熊孩子”,但千萬過猶不及,再善良的孩子都要一點鋒芒來保護自己。


你有過這3種行為嗎?或者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裏是朗姐育兒説,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