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男孩跟着媽媽去買奶茶被燒傷,卻不敢説,背後原因讓父母后悔莫及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健康

不久前,一位男孩跟着媽媽去買奶茶被燒傷全網刷屏。

男孩不小心觸碰到奶茶店廣告牌漏電的地方,手被燒焦了都不敢告訴身邊的媽媽。

很多人發出質疑:

為什麼孩子受傷了卻不敢對媽媽説?

有網友評論解答:

因為媽媽沒讓他覺得安全、放心。

評論下,有網友説起自己的經歷:

“我小時候玩爸爸的刮鬍刀割破了手,挺深的,一直流血。我嚇死了,不敢讓爸媽知道,怕他們知道打我。”

犯錯就被打讓孩子形成深深的烙印,即使受傷、害怕,仍牢牢記住爸媽可能會打人,最後什麼也不敢説。

還有網友評論:

“我是真的不敢説,上次在機場等飛機,接熱水泡麪被燙了,下意識大叫了一聲,結果先被罵丟人。”

有人順着這評論訴説難處:

“我哭着對父母述説自己的委屈,我爹在我哭得很委屈的時候,大罵我是軟骨頭,罵我不堅強。”

孩子受傷害怕後,都曾第一時間向信任的、安全又放心的父母求助。

然而在他們滿心期盼父母的安慰和保護時,得來的卻是責備。後來孩子再次受傷,也會很聰明地不再求助。

小時候,我曾被鄰居的狗咬了一口子流血了。

我又疼又怕,然而更怕媽媽嫌棄我「

淨會惹麻煩

」,一個人偷偷用藥處理還用褲腳蓋住傷口。

因為我竭力隱瞞,爸媽無法第一時間處理錯過了最佳補救時間。

直到現在,我們都無比慶幸當初咬人的狗沒有感染狂犬病。

很多時候,父母用自己的處世態度來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學會獨立,不事事依賴人。

然而孩子的認知有限,無法判斷什麼可以自行處理,什麼需要父母出面解決。

父母無法及時幫助孩子,是最無奈和悲哀的一件事。

一次在餐廳吃飯,隔壁是一個大桌的聚餐。

一四五歲小男孩盯着夠不着的水果拼盤,對媽媽説:“媽媽,西瓜。”

男孩媽媽正和人聊的開心,就嫌棄地對孩子揮揮手:“

想吃就自己去拿,這麼大了還老讓人幫

。”

我看一眼放在大桌中心的水果盤,即使是大人也要站起來。

男孩抿抿嘴不再説話。

孩子總有一堆的麻煩等着父母幫忙處理,小小的人兒經常讓人煩惱頭疼不已。

然而孩子一旦被視作麻煩,他們的難處就不被粗心的父母看見,從而被冷漠地忽視。

羣裏有位媽媽説,小時候她跟鄰居小夥伴學做飯,水放多糊了。

她滿心期待媽媽看到後會再教一次,媽媽卻只是高興地表揚“你真棒!”,就讓他們幾個孩子多琢磨改進。

家長偏愛懂事、自立的孩子,讓人省心省事還能成為他們的驕傲。他們能看到孩子的小進步並毫不吝嗇地誇獎,卻忽視了孩子的小求助、小渴望,看不到孩子成長中的孤獨。

孩子長期缺少陪伴、缺乏家長幫助,小困難和小委屈都扛習慣了,再遇事也不求助了。

這位媽媽回憶説,後來很多事她都不跟媽媽説了,因為説了媽媽也不幫。

求助,是出於信任和依賴;不求助,是沒了期盼。

小區一位媽媽以前經常驕傲地説:孩子住校後很省心,她終於可以安心上班了。

孩子剛住校時有點害怕,老想着週末回家,被她説過幾次後就不再提了。

一次,老師説孩子和人打架破皮了。她生氣極了,孩子就回她一句:“

我自己能解決

。”

習慣了沒有父母的傾聽和求助,習慣了一個人長大,再遇事也不願父母再插手了。

孩子的傾訴是求助的基礎,有了信任才會傾訴。

父母為了生計長期缺位,週末仍給不到足夠的呵護、傾聽和求助機會,孩子也就不再渴望了。

父母能看到孩子的長大懂事,卻看不到孩子求助時的無助和瞬間成長的代價。

別人家的孩子

”也常常成為父母忽視孩子求助的正當理由。

焦慮的爸爸媽媽們盼着孩子能早日懂事,早日成才,早日超越別人。

然而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節奏,當孩子向家長求助時,不要和別人比,多聽聽孩子想讓我們幫什麼,再給予適當的幫助。

父母,應是孩子成長中最好的依賴者,最值得信任的保護者。

其實,父母響應孩子的求助和培養孩子懂事、獨立自主的能力並不衝突。

反之,孩子得到幫助才能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能力範圍,也更會學習和獨立。

作為父母,首要的是給孩子更多的愛,讓孩子全身心地信任我們。

1、做孩子成長中堅實的依賴

武志紅曾説:

無論多麼痛苦的事情,你可能都是逃不掉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面對它、化解它,最後和它達成和解。

孩子的困難求助,不一定就是無理取鬧或偷懶,有些或許是無法獨自面對想找父母做支撐,也可能是無法解決想讓父母幫助。

孩子不敢自己進遊樂場,那就搭把手一起玩;

孩子折不好紙船,那就多教幾次;

孩子想一起放風箏,那就抽空陪陪。

鄭淵潔説:

家庭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示範和引導。

孩子一歲多有自我意識,逐漸嘗試獨立,他們恐懼孤獨、迷茫不解才會急需依賴。

學齡前的孩子會全身心依賴父母;

學齡期的孩子還會想着依賴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嫌棄父母了。

趁孩子還需要依賴,也願意依賴時,給多點愛的依賴也不為過。

2、做孩子犯錯或受傷後的安全依靠

當孩子受傷、犯錯時向我們求助,拒絕打罵和吼叫,用心聽完孩子的話,再多看多問孩子的實在難處。

孩子打破玻璃杯緊張求助時,和善地關心孩子再一起善後;

孩子弄丟作業害怕受罰時,友善地和孩子一起找,一起想辦法解決,

孩子喊手疼卻看不到傷口,也多給孩子肯定並帶去醫院做檢查,多一份安心和保障。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領路人,也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守護人。

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有能力、有機會讓孩子不受傷,卻讓孩子遍體鱗傷。

做孩子最信賴的人,最安全的依靠,父母才能在孩子遇到困難和危險時,及時幫助孩子。

得到父母更多支持和幫助的孩子,也更為自信、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