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的過程中,寶媽們總會遭遇許多心煩的事,很多孩子都會出現調皮搗蛋、不聽話、甚至抓人打人的情況。這幾乎是每個家長都會經歷的階段。
但不同的是,有的孩子很快就會過去,但有的孩子這種狀況卻會一直持續。究其原因,可能恰恰是父母自身的教育出了問題。
心理學家李雪説:“孩子是父母內在的鏡子,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用來反觀內照。”
這不,昨天晚上羣裏聊天,一個寶媽還大吐苦水,吐槽自己的丈夫平時對兒子的情況從來不管不顧,基本都是寶媽自己在帶孩子。
這本來沒啥,可就在前不久,父子倆卻因為穿衣的的問題發生了爭執,結果讓寶爸沒想到的是,兒子因為生氣居然將他的手機給摔壞了。
氣的寶爸揍了孩子一頓,還非常憤怒的斥責妻子沒教育好孩子,搞到最後,孩子哇哇哭,上學也遲到了,寶爸氣得夠嗆還得去修手機,寶媽最委屈,只能自己生悶氣。
其實,在此之前寶媽已經不止一次提醒過兒子穿衣服的問題,但兒子多次表示會很熱,不想穿那麼多,到了幼兒園會更熱,寶媽一想男孩皮實點兒沒事,也就由他去了。
結果沒成想今天因為穿衣服的事,父子起了爭執,最後自己還成了無辜躺槍的“靶子”,想想就覺得委屈。
寶媽最受不了的就是丈夫這種“詐屍式育兒”,平時不聲不響,想起來了就跳出來指手畫腳,還不如“喪偶式育兒”壓根不參與反倒一片和平。“詐屍式育兒”實在是過分。
對此,羣裏的寶媽們也都紛紛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並且不少寶媽表示“感同身受”。
桃桃媽:之前我老公也這樣,平時我管孩子從來不參與,然後自己想起來了就跳出來刷一波存在感,甚至還和我“對着幹”,不過被我義正言辭的談過幾次之後現在好多了。
皮皮媽:你老公這種方式顯然不是在教育孩子,只是讓孩子變得屈服,等孩子長大了就完了,他會發現他管不了孩子了,最後只會更憤怒。
糰子媽:你家情況和我家差不多,當爹的不出力,當媽的全力以赴還總被影響。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呢?
1)理念比方法更值得討論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發點就不對,只是注重方式方法,卻忽略了這麼做的本質是什麼,長此以往家長只會為了教育而教育,而真正忽略孩子的需要的是什麼。
相比如此,教育理念顯然更重要。家長應該明教育的目的,想要讓孩子朝哪個方向發展,保持一定理唸的教育才能因地制宜,起到好的效果。
2)德行教育比成績更重要
國人家長們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的成績,往往會把絕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培養孩子成績這件事上,與此同時忽略了孩子的德行教育,這樣教育出的孩子不是廢物就是蛀蟲。
比如最近在網上因言辭不當而遭人唾棄的許某某就是妥妥的例子,頂着學霸的光環,卻在這個關鍵時刻在網絡上肆無忌憚的口無遮攔。
這樣不懂感恩的人,成績再好也沒用,最終也只是一個捧着文憑的白眼狼,其父母也早晚有一天深受其害,會知道自己到底培養了怎樣一個人渣。
3)興趣遠比知識重要
我們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比父母強行指揮孩子學習的領域,他們顯然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能更有收穫。
因為感興趣,因此他們才會願意去探索去深挖,去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這個領域深耕,所以,家長們應該明白,與其強迫孩子“死讀書”,不讓培養孩子“廣撒網”,找到自己的興趣之後在繼續深入研究。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這需要父母配合,攜手共進,而在一些必要的時刻,父母可以嘗試放手,讓孩子獨自做出選擇,很多時候孩子往往會給你驚喜,同時也成長的更快。
你們家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