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總會説自己生自己養,自己的孩子自己帶,但是現在話雖依然如此,可是真正能夠做到的人並不多。畢竟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年輕的父母不得不外出工作,所以隔代帶娃的現象也就越來越多。
小玲在生了兒子之後沒多久就去上班了,因為家裏的公公婆婆都還年輕,所以在帶孩子方面自然也不用她操太多的心。只要每一天下班回家後,都能看到孩子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小玲就感到非常知足。
可是漸漸的小玲卻發現兒子變得越來越自私,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從來都不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甚至還會因此和他人大打出手。不僅如此,在吃飯睡覺等生活方面也顯示出有些落後,吃飯要人喂,睡覺要人陪,完全沒有獨立性。
後來小玲有意識地觀察,發現公公婆婆對孩子極為溺愛,孩子要什麼,他們都無條件地滿足,這自然會養成孩子自私自利,飛揚跋扈的個性。孩子不吃飯就跟在後面喂,不睡覺就躺在旁邊哄,這樣下去孩子將來如何上幼兒園呢?
小玲想和孩子好好的談一談,可是還沒説幾句孩子就又哭又鬧,甚至跑到爺爺奶奶身邊告狀,説媽媽欺負他。這讓小玲不免有些後悔,早知道她就晚一點上班,多花一點時間陪陪孩子,也許孩子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壞習慣多多。
雖然我們都説隔代親,但是隔代帶娃還是要慎重。李玫瑾教授特別提出:一歲半之前最好自己帶娃,3-6歲很關鍵。
寶寶出生後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雖然他們對父母有着與生俱來的依戀,但是在他們七八個月之前,由於還沒有步入最初的依戀階段,所以他們更會對自己身邊時常出現的人產生好感。
比如寶寶一直都是由爺爺奶奶照看,那麼自然就會和祖輩更親。如果在寶寶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父母都不在寶寶身邊,那麼寶寶也就很難和父母建立起親密關係,更重要的是很難幫寶寶建立起健康健全的人格。
寶寶在三歲之後會步入他們人生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寶寶會形成自己的性格,而且有可能影響他們整個人生。所以在我國才會有這樣一句話,三歲看老,千萬不要覺得這只是一句無稽之談,因為英國有關專家做過一個實驗,發現孩子的性格其實在三歲就已經形成,因為在之後追蹤調查的23年中,這些人的性格和三歲時並沒有明顯的變化。
這也就告訴每一位父母,在孩子3~6歲期間,一定要多花一點心思去管孩子,尤其是這幾個方面至關重要。
孩子的性格
人無完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缺點,但同時也會有自己的優點。有缺點其實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及時發現並且及時改正,只要是能夠改正的缺點,那麼反而會幫助人們更進步。
對於孩子而言,在性格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缺陷,比如有的孩子自私自利,有的孩子好吃懶做,有的孩子沒有主見……當父母能夠很快地發現孩子在性格上的這些不良苗頭時,那麼在孩子的性格還未完全形成之前,只要父母正確地引導,相信孩子一定能夠有所改變。
孩子的習慣
習慣了這個詞我們經常會提到,因為好習慣的養成能夠讓每一個人受益無窮。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對而言,孩子的壞習慣能夠非常輕鬆地形成,但是想要擁有好習慣卻難上加難。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採取21天打卡的方式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雖然我們無法確定是否一件事情堅持21天就能夠成為習慣,但是也不能否定當孩子堅持每天做同樣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潛意識裏就會形成自律,而這將幫助他們變得更出色。
孩子的品質
現在很多家長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學習上,只要孩子作業能夠全對,考試能夠得高分,那麼在家長的眼裏孩子就是優秀的。但這樣的孩子只能説在學習上有優勢,然而生活不僅僅只有學習,孩子想要有好的人生,那麼必須要有好的品質。
當然孩子品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除了要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之外,為孩子樹立規矩也非常重要。只有讓孩子知道做事情必須有原則底線,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質,成為一個得到他人尊重和認可的人。
不管父母多忙,都要在孩子一歲半之前儘可能地多給他們一些陪伴,同時注重孩子在3-6歲年齡段的教育和培養。如果父母能夠做到這些,相信孩子一定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