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精男孩”火了!被老師叫辦公室,表情秒切換:我哭了我裝的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在大人的眼裏,小孩子的情緒總是來得也快,去得也快,稱之為“翻臉如翻書”也絲毫不為過。
而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情況,若是小孩子擅長利用情緒,會以此來讓自己處境變得更具優勢。
比如一些孩子知道父母拿自己哭鬧沒辦法,會在父母不答應給買玩具時,就地撒潑打滾,等父母給買了東西,見目的達成迅速就抹乾了眼淚開心去玩了。
近日一個小男孩秒變臉的視頻,就逗樂了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這個小朋友:表情管理優秀。
兩個小男孩因為犯了錯,被老師叫去辦公室受教育。之間只見視頻中,老師先是教育着個矮的小男孩,小男孩低着頭一臉認錯的樣子。
而另一個等待着的高個小男孩,看見同伴挨批,站在一旁頗覺好笑,抿着嘴巴憋着偷笑着,讓人看了忍俊不禁。
小男孩一邊聽着老師的教導,一邊點着頭表示“知道了,認錯了”,同時還哭得直聳肩,不時伸手擦去臉上的淚水。
這還不算完,老師説着又扭頭對挨個小男孩繼續説着什麼,高個小男孩身上壓力退去,終於得空停了哭聲歇歇。
他見矮個小男孩又在挨批,再一次不厚道地偷偷笑了。
這樣迅速的情緒切換,讓兜媽想起了前段時間,網上很流行的表情包“我哭了,我裝的”。
@琳琳:
“表情管理優秀,秒殺小鮮肉。”
@就是要瘦:
“這孩子絕對是挨批老手了,經驗豐富!懂得老師最喜歡什麼態度。”
@晚安聽故事:
“可真是個小戲精,影帝級演技從小培養啊!”
@魏哆哆:
“我覺得他是班上經常欺負別的同學的,他從始至終都覺得自己沒有錯,哭只是為躲避老師的責罰。”
兜媽覺得最後一個網友的觀點,差不多猜中了一半。
若是這孩子已經知錯,在小夥伴挨批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不安,而不是看着小夥伴挨批時,自己在一旁偷笑。
一個較大的可能,就是他並沒意識到自己有錯,只是老師批評了他,他得有個認錯的態度。
只要認錯態度好,哭得夠傷心,老師就會覺得孩子已經知錯,事情到此就可以翻篇了。
其實這個問題,和小孩常打交道的人,應該都能答上一二。
小孩子雖然小,但不代表就沒有一點小心思,一些小朋友為了不去上幼兒園,會故意在家長面前裝病。
還有些小孩,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會故意在大人身邊弄出些動靜。
其實這些“小心機”,也是孩子們常會用的,只是一般也不會有惡意與壞處,大人們看着反而覺得可愛。
因為只有知錯才能改錯,而孩子明明不知錯卻認下錯,今後到底會不會改,就很難説了。
1.瞭解問題原因,給孩子指錯而不是講大道理
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後,要先弄清楚問題存在的原因,隨後再向孩子點名錯誤所在,以及事情的嚴重程度,而不是講一堆大道理,這樣孩子是無法理解的。
有些孩子能知道自省,但有些孩子面對錯誤,若是沒人明確指出,他是沒法明白的。
家長就要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錯誤,或是直截了當指出錯誤之處,並講明其中的因果以及嚴重程度,讓孩子瞭解具體,要比空口講大道理要有效得多。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後,看到孩子哭鬧,傷心委屈的樣子,就不忍心批評責備,甚至會包庇孩子的錯誤。
前者會讓孩子覺得,只要自己做做樣子,就能逃避犯錯後的説教懲罰;而後者則會讓孩子沒有是非觀,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錯處。
父母的維護還會讓他變本加厲,這些對孩子今後的發展都是很不利的。
有些孩子嘴硬,哪怕知道自己錯了,也不願意口頭上認錯。
可若是家長能教孩子多角度看問題,學會辯證地去看問題,孩子自己心裏明白了,今後也願意不在犯同樣錯誤,就算嘴上不承認也沒關係的。
4.軟硬兼施,因材施教
教育孩子,本就該因材施教,學會軟硬兼施。孩子犯錯了,有些是家長口頭教育就很有效,但有些僅僅是口頭教育卻讓他不足為懼。
有些孩子得有實質性的懲罰,如多久不準看電視、閉門思過等,才會感到懊悔真心改過,所以要讓孩子知錯認錯,也要依照孩子的秉性來。
為了逃避懲罰,你家孩子會有哪些“小心機”呢?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孩子花小心思避禍其實也無可厚非,只是家長要做好引導。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認錯並不是件丟人的事,知錯改錯才是有擔當的表現。
你們對文中秒變臉的小男孩有何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交流!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