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五歲前,教會這些技能比早教更有用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健康

馬雲曾在鄉村教師起航典禮上的致辭裏所説的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

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

現在想想説的真是太有道理了,3-6歲這個階段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年齡段,無理論是大腦發育和心理發育都進入一個高速時期。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6歲時大腦發育完成率超過70%。

所以,這個時期,無論是性格、智力還是體能塑造以及眼界上,都是非常適合培養的關鍵期。

寶寶5歲之前,父母把這4件事做好,勝過給孩子報昂貴的早教班

1、利用玩具開發智力

好的玩具寓教於樂,寶寶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增加了手眼協調能力,手越來越靈巧,腦子越來越聰明。

如一個玩具望遠鏡可以引起孩子對航海、登山、偵察等無限的聯想。棋類、積塑玩具能提高孩子分析、判斷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敏性以及 發展孩子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不過,不要只是讓孩子自己玩,爸爸(媽媽)要經常與孩子一起玩玩具,參與遊戲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特別是棋類玩具更需要成人配合。玩具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能引起孩子的遊戲興趣,每個家庭要充分利用玩具開發孩子的智力。

2、讓孩子鍛鍊身體

3-6歲這個階段父母就要讓孩子定期鍛鍊身體,不僅能夠讓孩子骨骼、肌肉更強健,還能讓孩子的平衡、協調、運動能力更強,孩子的大腦也更靈活。

想讓孩子喜歡運動,父母要先愛上運動。

加拿大統計局健康部曾經研究過當地的一千多個親子家庭,發現父母平均每天20分鐘的運動量,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平均增加5~10分鐘的運動量。

在父母帶領下運動的孩子,未來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是其他孩子的1.5倍。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父母一定也要動起來。

3、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由成人有意識地培養成的,而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

相比於智力教育或者技能培養, 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更為關鍵。

1、聽故事。聚精會神,每天定時。 2、用筆畫畫。每天畫一頁畫。 3、觀察説話。每天觀察一兩件東西或一兩個事情,能簡要説出。 4、正確握筆。訓練正確的握筆書寫姿勢。 5、喜愛讀書。不撕毀,不折疊,不亂扔,很珍惜。 6、整理學習用品。擺放整齊,有序,會分類。 4、多帶孩子見見世面

見過世面的孩子,自然會在人羣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温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如果經濟和時間允許,父母可以帶領孩子出門遊玩,比如適合孩子的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等,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增長見識,以後也不會侷限在一個小格局中。

那些有學識、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上投資和下功夫,這樣家庭的孩子見過的世面、開的眼界也會多,這樣的家庭未必有錢,但孩子的內心卻是被富養長大的。

不過,大多數的普通家庭都無法實現經常帶孩子出去玩,有些家庭每年都會帶孩子去旅行,但是旅遊一圈回來後,孩子仍然什麼都不知道,可能有些家長自己都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