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姥姥大都不帶三歲後的孩子?奶奶的截胡不是沒道理,好明智
如今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帶孩子成了老人分內的工作,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奶奶更喜歡帶三歲後的孩子,而姥姥帶的則大多數都是三歲內的孩子,如果一個家庭中,奶奶和姥姥都願意帶娃,姥姥肯定會打前站,等到孩子三歲後,奶奶就過來了,所以很多人也會説,奶奶這是“截胡”。
這也很好理解,三歲前的孩子多難帶啊,尤其是不能走路的時候,整天長在大人的身上,抱一會就累出汗,孩子各種習慣也沒有養成,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時時刻刻盯着,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孩子長大了,也懂事了,記得誰對他好了,奶奶就過來幫忙了,姥姥自然退居二線,趕緊回家了,所以都説奶奶聰明,知道多清閒,但事實可不是如此,大多數姥姥是心甘情願退出的,她們的理由也絲毫沒有抱怨。
1、為了女兒
56歲的李姥姥是我媽的鄰居,她為女兒帶孩子整整兩年半,小外孫要上幼兒園了,她就回家了,換了親家母接送孩子上下學。她跟我媽説,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帶大,是真的很累,其實年輕時候帶孩子就已經夠夠的了,但是沒辦法,她也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知道女人生完孩子最需要幫助,而親媽和婆婆二選一,自己是當仁不讓的。
她害怕女兒作下月子病,也害怕女兒因為帶孩子問題跟婆婆鬧得不愉快,她那時候就是因為總生氣,落下了病根,所以寧願自己累一些,也想女兒能夠舒服和輕鬆,她的女兒還有工作,回到家能吃一口稱心如意的飯,這就是她最大的欣慰。
2、為了避免被埋怨
60歲的張姥姥也有同樣的經歷,她的理由也很簡單,她不想繼續討女婿的“嫌棄”了,雖然女兒一直覺得親媽帶孩子好,但是家裏就這麼大的地方,她住在那裏,親家母就來不了,以前是孩子小,女兒離不開不讓走,現在孩子大了,她如果再不走,人家女婿和親家母也要有意見了,她不能只考慮女兒,而不考慮大局。
如果説一開始帶孩子能得到女婿的感恩,如果一直不走,女婿心裏難免有怨言,即便老人的作用巨大,但最後也會變得一地雞毛,聰明的丈母孃就要學會適時退出,這樣女兒一家會更加幸福。
3、為了親家母着想
4歲的樂樂是姥姥帶大的,他每個週末都要去姥姥家,去一次奶奶家就百般不樂意,無論奶奶怎麼討好都不行,有一次把爸爸氣壞了,直接打了他的小屁股,説他眼裏沒有爺爺奶奶,夫妻倆因為這件事大吵了一架。
後來姥姥知道了這件事就唉聲嘆氣的,她告訴女兒,以後要少來自己家,多讓孩子跟奶奶親近一下,也後悔當初沒有早點離開孩子,導致孩子跟爺爺奶奶不親。對於孩子來説,誰帶他就跟誰親,但在大人眼中,孩子跟自己不親,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積累起來還可能引發矛盾,很多老人為了爭奪一個孩子,鬧得不愉快,這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三歲後,哪種老人帶孩子最合適?
誰的性格好,誰帶孩子
俗話説三歲看老,孩子長大以後怎麼樣,從小是可以看出端倪的,他的性格脾氣,行為習慣,都是身邊教育者的影子,尤其是性格,是可以決定命運的,所以哪個老人的性格更好,也就更適合帶孩子,樂觀開朗,對生活積極向上的老人,是對孩子有正面積極影響的。
誰的教育理念好,誰帶孩子
我的一個朋友,婆婆曾經是小學老師,她就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婆婆為了孩子的教育,自學線上的很多課程,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就會背三字經和論語,還知道各種歷史人物,英語也讀到了牛津五,是大家眼裏的小牛娃,朋友逢人就誇婆婆教育理念好,但是孩子只要去姥姥家住兩天,以前養成的好習慣就蕩然無存,因為姥姥太溺愛,總是由着孩子的性子。
兩下里一比較,還是奶奶帶孩子比較好,所以父母想讓誰帶孩子,也需要權衡利弊,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和個人意願,要為孩子挑選合適的照顧者。
老人帶娃,最怕什麼?
很多老人帶孩子不怕辛苦,最怕的是費力不討好,還要被年輕人指責,這是最心酸的,父母年紀大了,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也到了該養老的時候,所以帶孩子真的需要子女的感恩和理解。
也有的老人帶孩子是迫不得已,
很多子女會把帶孩子和養老進行等價交換
,覺得老人不帶孩子就不給養老,弄得老人叫苦不迭,這也是不應該的,父母養孩子小,孩子養父母老,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帶孩子只是父母對子女的體恤,而不是必須。
如果您是姥姥,您會給女兒帶娃嗎?是選擇0-3歲,還是三歲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