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春期孩子越管越反,我的家庭“病了”嗎?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健康

  青春期,一個“騷動的、矛盾的、動盪的、暴風雨式的時期”。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渴望友誼、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有時太多的渴望也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甚至為此傷害自己。同濟大學附屬精神衞生中心臨牀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陳發展做客澎湃問吧,教你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01

  我的孩子怎麼了

  “不自律”

  @天邊的光:女孩16歲,疫情期間停課居家就抱着手機躺在牀上不下地,玩累了就睡,醒了繼續玩,沒日沒夜,也不洗臉刷牙洗澡,偶爾出來吃點東西。家長溝通數次也無濟於事,這種情況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嗎?

  心理科陳博士:以前這樣嗎?如果只是第一次,也沒課上,就當作是一次“報復性”休假吧!如果有病理性的行為,比如自我傷害、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易激動發火等,還是需要就診評估。有時候家長因為太擔心,會誇大式的看問題,如果沒傷害自己和他人,玩玩手機也無妨。

  “有秘密了”

  @子非魚啊:我女兒小學之前都很活潑,但是青春期後她好像一下子跟我們不親近了。她的世界好像只對同齡人敞開,卻對我們家長關閉了起來,是否青春期孩子都會經歷這種變化?我該怎麼辦?

  心理科陳博士:要恭喜你,你的孩子開始長大了!孩子長大,父母會有失落感的,他們不再是那個事事都和自己分享的乖寶寶了。這是正常發展過程。家長多關注自身和婚姻裏的成長,減少對孩子的關注,尊重孩子自我成長的方式。

  @KV4EVER:家裏弟弟15歲了,最近家長髮現他在悄悄用手機看一些軟色情的東西,家長特別生氣,但又不敢直接教訓他,請問:1、這個年紀的孩子看這些是否正常?2、家長是否需要進行引導?如何引導?

  心理科陳博士:15歲的青春期孩子,對性有好奇,觀看一些所謂的“軟色情”視頻,是合理且正常的。主要是家長要做好引導,可以和他開誠佈公地談談性和愛情,以尊重接納理解的方式交流,主題是:你長大了,有自己的慾望,這是正常的,但是學會管理,懂得為將來的愛人負責,以及性是什麼,懷孕是什麼,不能強迫別人,如何保護自己和尊重別人的性權利等。只要不違法,不傷害自己,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叛逆”

  @澎湃網友nQ73Uz:兒子15歲,喜歡爆粗口,而且不以為然。面臨中考摔斷胳膊,卻非要參加體育考試,把他爸爸和我氣得不行。他還懶惰,什麼家務活都不幹!是家庭教育出問題了嗎?

  心理科陳博士:孩子的成長與你們的期待有些不一致,的確挺讓你們發愁的。從你的描述來看,你的兒子在受傷的情況下還堅持參加體育中考,看來他是一個很堅強、很有主見的小夥子,敢於自己承擔責任,這是值得稱讚的。

  青春期的男孩會有很多能量,越來越與父母期待不一樣的行為,這是獨立的特徵,他們特別需要被尊重和認同,哪怕有些行為不那麼合適,也多一些鼓勵吧。這些挫折對他來説就是成長的代價,家長減少為了規避風險而強行改變他的選擇。

  如果他的選擇導致的後果的確很危險,可以心平氣和和他協商,分析利弊,幫他一起出主意,同時也要理解他的決定。如果他沒有其他的危險行為和病理性行為,這些都是常見的青春期行為,別擔心。

  從今天開始,把他當成一個大人來對待,他學會為自己負責也是個好的開始。忘掉他是一個懶惰、不做家務的小孩,記住一個勇敢、堅強、敢為自己負責的兒子,這些品質可以讓他之後過得不錯的。

  

  “自卑”

  @HelloworldHithere:家中女兒12週歲了,可以明顯感覺到她的變化:在和家長交流中喜歡否定一切,略有自卑心理。請問專家我如何才可以和她更有效的溝通,她這種心理背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心理科陳博士:1.否定是她在塑造自我的過程,否定別人就是肯定自己,渴望得到認可,多認可她,哪怕她的觀點並非是完全正確的。

  2.自卑是一種主觀,自卑的孩子往往都有自卑的家長,要想孩子自信健康,家長就要自信健康,擁有屬於自己的價值感。

  3.青春期不溝通才是常態,放下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執念,尊重理解她就可以,她長大了自然會回來找您溝通。

  02

  為什麼青春期容易有問題

  @早餐吃的牛肉麪:這幾年青少年抑鬱的特別多,是什麼原因呢?

  心理科陳博士:青少年抑鬱的看起來明顯增加,但是從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增加並不明顯,有很多青春期的煩惱和情緒行為問題可能被誤認為是抑鬱症。

  青春期是一個波動較大,動盪且有活力的生命階段,隨着社會的發展,信息時代對個體的生命歷程呈現形式有巨大的影響。30-40年前,大家晚上9點多就睡覺了,現在幾乎沒有青少年可以9點前入睡,他們1周接受的訊息,是30年前青少年1個月,甚至1年的訊息量。快速發展勢必帶來代際之間的割裂,家長與孩子之間、老師與孩子之間等都會出現衝突。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很多是成長性的,一過性的,也有很多問題是被定義的。混亂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梟遙:青春期會提早進入嗎?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心理科陳博士:會的,青春期是一個生理學概念也是心理學概念。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允許他們有開始獨立思考問題的心理空間,他們可能會懟天懟地懟世界,對什麼都表達不滿,實則是在表示自己渴望得到獨立和關注。

  多支持她的想法和觀點,哪怕有些不合理,也不要當面批評或否定。簡單來説,父母躲遠一點可能會好一點,不要總想着去知道他的一切,他有秘密了才會長大。

  

  03

  澎友分享:我的青春期

  @夏至:看了您的許多回復,感覺許多矛盾的解決之道,都在“尊重”和“理解”兩個詞上。可是説説總是容易的,要做起來可真是太難了。

  我記得我小時候會跟我媽媽分享不開心的事,有一段時間特別難過,甚至主動跟她提起,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但是她卻覺得我在搞笑。然後過了一段時間,親戚家的小孩對我説,聽説你覺得自己抑鬱症了……我就很無語,明明抱着嚴肅的心態跟她溝通,卻變成長輩間無所謂的談資,以至於我現在都不怎麼跟爸媽分享心裏話。可真是太難了……

  心理科陳博士:是的,解決問題説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尊重和理解是基本的人際關係,如果家庭有問題,就是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沒有被落實。你用自己的體驗也詮釋了這個道理。

  孩子健康長大説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地方在於人都有強大的修復和趨利能力,即使遇到坎坷,也會努力克服的,就如您!不容易的地方在於,孩子不是獨立的個體,需要依附家人生存,自己的命運又受到家庭的巨大影響,有時候無能為力。如果是家長來諮詢,他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尊重理解必不可少。

  @澎湃網友jiimAr:我今年30了,我弟弟26。我們都是在教師家庭長大的,父母從來不會打我們,從小對我們的管教都比較嚴格,但是也會遵從我們的意願,也會傾聽我們的想法。

  我印象中,從小到大我和弟弟都沒有叛逆期,青春期也是順順利利地過來的。也不覺得青春期非要怎樣怎樣才是青春,我們就順順利利讀書、考大學、工作、結婚,覺得也很美好。沒有遇到校園暴力,沒有讓家長老師頭疼。畢業五年,有着穩定的工作,如今遇得良人成婚,弟弟也即將研究生畢業。

  讀書時候身邊也有青春期叛逆的同學,發現他們基本有個共同點,都是反抗父母的管教。或許父母從小對他們缺少關愛,讓他們安全感缺失;又或許是父母管教過頭,讓他們倍感壓力,叛逆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表達不滿。早戀、打架、喝酒、通宵等行為是他們表達的方式,所以有些時候父母看到不對勁了,就越用力管,但是越用力孩子就更加反抗。

  學會和孩子相處,學會和孩子溝通,把孩子當朋友,可以相互稱哥們姐們的,一定可以教育好孩子。

  心理科陳博士:很感謝您的分享,你的經歷也在表明個體的心理行為特徵會隨着社會發展呈現不同的特徵。毋庸置疑,您的父母是好父母,理解支持孩子,又會設置清晰的邊界,這樣的家庭孩子有安全感又有獨立性,不需要叛逆就可以獨立健康長大。

  現在社會發展較快,代際割裂明顯,孩子一週獲得的信息,是父母小時候幾個月甚至一年的信息還多,信息時代的心身發展快速而不穩定,對父母要求較高,一不小心就內卷,焦慮,傳遞給孩子。我們的父母時代,相對穩定平和,發展沒那麼快。你很幸運,也是時代的縮影。但是,混亂有時候是發展的必需,不一定是壞事情,有時候只是被定義的,在我眼裏,青春期的混亂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