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滿四周歲,這幾項運動一定少接觸,影響發育還長不高
4歲以下被稱為“基礎運動階段”,一些常見的高強度運動並不適合四歲前的幼兒過早接觸。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每次看到那些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在賽道上馳騁,或是頂級音樂家、舞蹈家為我們帶來震撼人心的表演,相信很多家長心裏都會閃過一個念頭:“這個好!讓孩子學!沖沖衝!”
尤其是瞭解到他們大多數都是在幾歲的時候就接觸這些運動項目時,作為觀眾的爸爸媽媽更是開始焦急,運動又能鍛鍊身體又是一項技能,要不要早點“從娃娃抓起”?
體育運動越早越好?那要看運動項目是什麼
小金的孩子已經三歲了,今年剛上了幼兒園,班裏的小朋友大多數報了小提琴、籃球等興趣班,小金卻嫌棄這些常見的項目一點都不“炫酷”。
這天路過附近的運動中心,看到一家幼兒跆拳道場館十分火爆,小金一下就來了興致。進了場館説明來意,接待人員熱情地帶着小金參觀。
在聊到孩子今年剛滿三週歲時,接待人員卻突然停了下來,表示孩子太小了,他們有年齡限制,無法接收四周歲以下的孩子。
小金十分不解,在她的印象裏,但凡是有點名氣的舞蹈演員、體育運動員,無一不是在幾歲就啓蒙了,對這些運動的訓練,不是越早越好嗎?
運動雖然好處多,幼兒練習項目卻要慎重選擇
如今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除了希望孩子擁有一技之長,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從孩子的健康、發育去考慮。體育活動成為近年來熱門的早教選擇。
知名大腦神經科學家Terrence Seinowski認為:“運動是孩子大腦需要的東西,不僅能讓大腦休息,還能使大腦神經元繼續生長。”
運動的好處不必多説,對幼兒的身體和智力發育都有長足好處,但是你知道嗎?一些特定的運動不僅無法被幼兒順利完成,甚至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身體。
孩子未滿四周歲,這幾項運動儘量少接觸
1. 拔河
在拔河過程中有一個小細節經常被大家忽視,就是用力時幾乎所有人都會下意識地憋住一口氣,便於用力。成年人能毫無障礙地完成這一動作,四歲以下幼兒卻不適合。
醫學工作者曾對250名5至6歲的兒童在拔河比賽中進行生理檢查,賽後1小時仍有30?兒童心率未能恢復正常。
幼兒心臟尚處於發育階段,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孩子在持續十幾秒的憋氣後突然大口吸氣和呼氣,血液會急速湧向心臟,對心臟造成負擔。
同時在拔河比賽中,極易因步伐混亂碰撞發生踩踏,拔河比賽至少要等孩子上小學後才能參加。
2. 長跑
跑步時,全身主要大關節和肌肉組織都能得到鍛鍊,屬於是最常見,但是訓練效果最均衡的體育項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幼兒來説,適量的跑步運動有助於身心健康,但長跑屬於四歲以下不應過早接觸的運動。
長跑對下肢關節的衝擊和磨損十分嚴重,兒童骨垢還未閉合,關節連接處是柔軟的軟骨,平時運動適度,軟骨完全能夠承受。
但如果對軟骨磨損嚴重,不僅容易導致關節疼痛,更會因此影響骨骼生長進度,延誤正常身高增長進度。
3. 舉重
有時看到一個孩子清瘦,我們會説這是孩子“貪長”,事實上確實如此,人體生長遵循“先縱向,後橫向”的原則,也就是先長身高再長肌肉。
如果一個孩子過早接觸負重訓練,本應供應骨骼組織生長的營養元素會流向肌肉組織,表面上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了漂亮的肌肉線條,殊不知卻是拿身高“換來的”。
4. 跆拳道
目前公認的兒童學習跆拳道最早啓蒙年齡為4週歲~6週歲,接受專業訓練的黃金年齡為9~12週歲。
低於四周歲的幼兒根本無法完全理解教練的指令,對身體控制能力較弱的他們往往無法做出規範動作,反而會在台上亂作一團。
在家長看來,寶寶們認真又笨拙的樣子非常可愛軟萌,但是除了可愛以外,整個學習過程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更有可能在對抗過程中誤傷自己或對方。
鍛鍊身體很簡單,這幾項運動更適合四歲前的孩子
1. 球類
球類運動兼具趣味性與運動量,在玩球的過程中,寶寶可以追、可以拍、可以投擲、可以傳球,基本上可以鍛鍊到身體各個關節,玩球是每個孩子都非常喜歡的運動。
在玩球過程中不僅達到了運動的目的,還能加強親子互動,如果孩子表現出對玩球的興趣,在孩子長大後,可以選擇一項具體的羣體性球類運動進行專門訓練。
2. 自行車
3~4歲是學習自行車的啓蒙年齡,如果2歲兒童想要玩自行車,最好全程有大人陪伴。在騎自行車之前,也要把自行車座椅調整到最合適的高度。
如今幼兒專用的自行車多是根據幼兒生理特徵設計,符合人體力學標準,對孩子來説,只要注意交通安全,基本上沒有較大危險性。
3. 快步走
專家認為,持續性的中強度耐力有氧運動比其他高強度、間歇式訓練,更能促進兒童大腦中的運動區域細胞增生,增強記憶功能。
相對於跑步帶來的勞累感,快步走能很好地降低孩子對運動的牴觸情緒。最好是有父母陪伴,用比賽的方式增加趣味性。
糖果媽媽叮囑:兒童經常進行户外運動對身體發育有積極影響,但父母一定要盡到看護義務,守護兒童安全。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