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聰不聰明,關鍵要看手掌部位的這個信號直接影響大腦發育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健康


如何判斷出自己的寶寶是否夠聰明,智商高不高呢?想必這個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剛出生的寶寶看似除了哭鬧、吃飯和睡覺,剩餘其他什麼都幹不了。但現在很多文章中裏都説,可以通過寶寶的手部發育,進而來判斷孩子的大腦發育,那麼這樣的説法有什麼依據嗎?



事實上,新生寶寶並非“一事無成”。剛出生的小寶寶已經具備了多項能力,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抓握能力”

小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手部就具備“抓握”的反射了,比如家長把手指放到寶寶的手裏,寶寶會很自然地牢牢抓住家長的手指。

雖然這是條件反射式的無意識抓握,但在寶寶抓握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手部精細動作在發展的過程。

這也是為什麼新生寶寶在出生後,醫生會進行“阿氏評分”,除了要觀察寶寶身體的發育情況之外,還有一項就是針對寶寶的抓握能力,來判斷大腦發育情況。


這項檢查其實檢測就是新生寶寶的手部“肌張力”。而嬰兒手部“肌張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體現了寶寶的智力發育情況。


新生寶寶和成年人不同,寶寶的手掌上可謂是遍佈神經元,甚至敏感到哪怕只動一下手指,都能給大腦提供更多的供血量。而充足的供血,會讓嬰兒大腦中樞神經發育出更多的神經元,也就意味着寶寶更加聰明。

而寶寶“肌張力”是否強大的最直接表現就是抓握能力,因此,那些愛抓東西的寶寶,通常都是大腦發育極佳的寶寶。



寶寶大腦的發育是過程性,在發育的過程中,寶寶會出現一些在家長眼裏“異常”的行為,而家長下意識地干涉,卻會阻礙了寶寶的大腦發育,反而會讓寶寶變“笨”。

1) 干預寶寶的口欲期

處於“口欲期”的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樂此不疲地把手放進嘴裏,一通“亂啃”,而家長由於擔心影響口腔衞生,總是下意識地去阻止。

但事實上,寶寶處於“口欲期”的時候總被外力組織,會影響到他們的心智發育。

“口欲期”的寶寶,是通過啃咬東西來對外界認知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也是探索自己身體和外界環境的過程。


而那些口欲期被打斷的孩子,在性格方面也會容易悲傷和憤怒。所以想要高智商寶寶,就不要過分干預寶寶吃手、吃腳的行為。

2) 給寶寶扣上“愛打人”的帽子

寶寶手部在發育過程中,由於能力有限,會出現“打人”的情況,但其實,這並非是寶寶“愛打人”。

由於目前的動作能力和語言能力的限制,寶寶在想跟別人打招呼的時候,只能通過身體的接觸來實施。

但自己無法精準地控制力度和動作,所以感覺上就像是“打人”一樣,因此家長不要輕易地給孩子扣上“愛打人”的帽子,進而採取阻止和訓斥。


孩子被多次阻止後,會不願意嘗試和外界接觸,不利於孩子的心智健康。


常言道“十指連心”。其中“心”並非單指“心臟”,也是有代表“大腦核心”的意思。

因此想要寶寶大腦發育好,變聰明,家長不妨在平時多給寶寶按摩手掌心和指尖,這樣經常地刺激,會有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

另外,現代醫學也已證實按摩的作用。按摩能有助於寶寶對食物的吸收,增強免疫力;還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無論是身高還是體重都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