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眼中的兒童玩具“黑名單” 這些你買過嗎?

暑假開始了,為了讓孩子的居家生活不枯燥,不少家長給小朋友添置了新玩具,它們可能是水彈槍、巴克球、溜溜球,也有可能是更高檔的平衡車。但是,家長眼中的這些“愛的禮物”,是否真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呢?近日,記者面向012歲兒童家長髮起《關於兒童玩具危險性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彈弓、弓弩類、水彈槍、磁力珠、帶繩玩具、水晶泥、海洋寶寶等常見玩具,以高投票率登上兒童玩具“黑名單”。

家長眼中的兒童玩具“黑名單” 這些你買過嗎?

遇水後膨脹64倍 “吸水彈”或引起窒息

本次問卷共有6064人蔘與,其中,學齡前兒童家長5915名,小學1-3年級家長109名,小學4-6年級家長40名。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彈弓、弓弩類、水彈槍、磁力珠、帶繩玩具、水晶泥、海洋寶寶(水精靈)、粘人小手、氣球、熒光棒等玩具,因存在危險因素,位列家長心目中兒童玩具“黑名單”TOP10。其中,彈弓、弓弩類玩具,獲得95%以上家長的投票,也成為家長心目中危險係數最高的玩具。

“這些玩具危害性很大”“孩子對其力度及方向把握不準,容易傷人”……不少家長表示,因為孩子年齡小,安全意識不強,在玩彈弓、弓弩類攻擊類玩具時,不容易把握分寸,傷人傷己,“這些玩具很受男孩子歡迎,但是對於它的危險性,孩子並不清楚。”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號稱水彈“一擊即碎”“打在身上也不怕”的水彈槍也上了黑榜,獲得94.1%家長的投票。市民張女士説,隨着幾款網絡射擊遊戲的風靡,水彈槍迅速躥紅,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這款玩具卻並沒有宣傳的那麼安全,“衝擊力挺大,打在身上很疼。鄰居家的孩子在玩水彈槍的時候,把眼睛都打紅了,太危險了。聽説,還有的孩子被打傷,導致白內障,需要動手術裝晶體。”

記者瞭解到,雖然水彈槍傷人事件屢見不鮮,但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依然屬於熱銷玩具,其中,某網店的月銷售量高達1.5萬。一所小學附近的文體店店員同樣表示,水彈槍特別受孩子歡迎,“一放暑假,這種水彈槍就賣得特別好,這幾天賣了好幾把了。”雖然水彈槍外包裝上標註着14歲以上兒童適用,但是店員並不以為意,“不用看這上面標註的年齡,幼兒園的孩子都在玩,傷不着人。”

在問卷中,家長對水彈槍的顧慮除了直接射擊傷人外,還有它遇水膨脹的特點。“孩子喜歡將一些小東西往嘴巴、鼻孔、耳朵裏塞,水彈屬於高吸水膨脹物品,一旦在體內膨脹,後果不堪設想。”一名家長表示。記者購買了一袋吸水彈,實驗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泡,吸水彈由原來直徑2毫米左右的硬珠子,變成了直徑8毫米左右、帶有彈性的軟珠,由此計算,遇水後,吸水彈的體積變為原來的64倍。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林倩表示,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説,此類高吸水膨脹物品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如果小朋友將吸水彈塞到耳朵裏,洗澡、游泳時遇水就會膨脹,“小朋友活潑好動,塞到耳朵裏後不容易取出,在取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掙扎,有可能劃傷耳道;如果異物距離鼓膜較近,也可能傷到鼓膜。”另外,如果孩子一次吞食較多,膨脹後可能堵住腸道,造成脹氣等;將膨脹後的吸水彈塞到鼻腔,有可能引發窒息。

此前,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關於吸水彈軟彈槍的消費預警》中提到,吸水彈屬於小零件,膨脹率超過現行國家玩具的標準要求,如果兒童吸入或誤吞此類吸水彈,進入呼吸道後可能導致窒息;如果彈射的動能過大,吸水彈打到人體後也可能造成傷害。

家長眼中的兒童玩具“黑名單” 這些你買過嗎?

隔着一摞1.6釐米厚的紙,兩顆磁力珠仍能吸在一起。

誤吞磁力珠導致胃穿孔 益智玩具成“隱形殺手”

記者從本次調查問卷中發現,除了常見的彈弓、弓弩類等公認為危險的玩具之外,當下熱賣的益智類玩具磁力珠,也成為家長心中的高危玩具。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磁力珠在孩子當中流行起來。這種玩具能減壓、益智,還能開發大腦,只要孩子的想象力夠豐富,能用這些磁力珠擺出不同的的造型。而且這種玩具能從小玩到大,也玩不壞。”市民徐先生説,磁力珠剛流行時,他很支持孩子玩,直到不久前看了一則關於磁力珠給孩子造成傷害的新聞,讓他馬上從孩子手中收走了這個玩具,“新聞報道稱,一個兩歲多的小孩誤吞了10多顆磁力珠,腸子破了好幾個洞。我又上網搜索了一下,發現還有很多孩子因為磁力珠命懸一線,特別危險。”

磁力珠帶給孩子的傷害,就在我們身邊。今年春節期間,3歲的倩倩因吞下磁力珠,被父母帶到了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檢查。拍片發現,倩倩的消化道里竟有16顆磁力珠連在了一起,並且在孩子的食管和胃之間形成了穿孔。無獨有偶,3歲的浩浩在玩耍中因誤吞磁力珠,也被家長緊急送到了醫院,“一開始孩子沒有任何症狀,家長也沒有太在意。直到孩子出現腹痛、嘔吐才到醫院就診。”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徐俊傑表示。

“很多家長不知道誤食磁力珠的危險。磁力珠具有吸引力,如果在不同時間吞入多個磁力珠,就有可能隔着胃、腸壁吸在一起。磁力珠擠壓胃壁和腸壁,導致胃腸壁壞死,繼而引發穿孔、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腸梗阻等一系列損害。”徐俊傑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玩類似磁力珠的玩具,以防誤吞後給孩子造成傷害。一旦發現孩子誤吞磁鐵類異物時,首先要及時到當地醫院檢查,明確磁珠的數量和位置,再採取進一步的措施。

記者發現,在GB 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機械與物理性能》中,也對此類磁力產品進行了提醒,“現已報道了多起因吞下磁力珠而導致腸穿孔或腸梗阻的事故,其中至少包括一起死亡事故。3歲以上和以下的兒童都曾發生事故。事故中很多兒童僅表現出流感樣症狀,這導致腸穿孔或腸梗阻的醫學症狀很容易被誤診。這些誤診導致了診斷的延誤,對兒童造成嚴重後果。”

從某個角度來看,顏色鮮豔、形狀小巧、容易吞嚥的磁力珠,正成為隱藏在孩子身邊的安全“殺手”。一直熱衷於產品安全監測的“魏老爸”魏文鋒也通過網絡平台,以實驗的方式號召家長重視磁力珠的危害。經過反覆實驗發現,兩顆磁力珠能夠隔着88張A4紙吸在一起。“磁力珠在正常情況下看上去好像是無害的,一旦被小孩子誤食進去就變得非常的危險。”魏文鋒提醒。據悉,學齡前兒童小腸壁的厚度小於0.8釐米,結腸壁厚度小於1.2釐米;學齡期兒童小腸壁的厚度小於1.0釐米,結腸壁厚度小於1.4釐米。記者也購買了一盒磁力珠,經實驗發現,隔着一摞1.6釐米厚的紙,兩顆磁力珠仍能吸在一起。

據介紹,除了磁力珠,紐扣電池一旦被誤吞,也十分危險,“紐扣電池被誤吞後,若嵌頓在消化道中,尤其是食管中,也會對人體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徐俊傑表示,及早發現並處理紐扣電池,是避免造成更大傷害的最好措施。

“安全”玩具不安全 認準正規廠家再購買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不少家長也提到了細小玩具的危險性。“小玩具或小鋼珠一類的,小朋友如果吃了會被卡到,有時候還會塞到鼻子和耳朵眼裏,很危險。”一名受訪家長表示。

還有數百名家長提到了看似無害的水晶泥和太空沙。“存在化學成分”“含有毒物質”“進口鼻容易窒息”“引起過敏”是不少家長給它們貼上的標籤。“水晶泥不僅沾在衣服上特別難清洗,還容易引發過敏。之前孩子就因為玩水晶泥,身上起了很多紅疙瘩。”一名媽媽表示,她曾與其他家長談起過水晶泥,多名家長均反饋孩子因其引發過過敏症狀,“還有的孩子在玩水晶泥時不小心揉了眼睛之後,一直流眼屎狀的分泌物。”

另外,看似安全的毛絨玩具也被一些家長拉進了“黑名單”。“一次沒注意,孩子竟然把毛絨玩具裏的棉絮塞到了鼻腔裏,可把一家人嚇壞了。”市民劉女士説,孩子皮膚嬌嫩,毛絨玩具不僅容易滋生細菌,還會引發瘙癢、過敏甚至呼吸道疾病,“如果毛絨玩具上帶紐扣等小物件,很容易被孩子吞嚥並卡住。”另外,孩子若玩帶繩的玩具,也容易勒着脖子,存在安全隱患。

不少家長還表示,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物品,也很可能危及孩子的健康。以常見的熒光棒為例,就有多名家長表示,孩子因操作不當,導致發生了熒光夜崩進眼睛、吞服等危險情況。

“受口欲期影響,1歲以內的寶寶喜歡將物品往嘴巴里塞,隨着孩子逐漸長大,好奇心越來越強,也會將小型玩具和異物往嘴巴、耳朵、鼻子裏塞。”林倩表示,生活中,家長要格外留心孩子的安全;在選購玩具時,要購買外包裝上有年齡提示的、由正規廠家生產的玩具,“電動玩具不建議給太小的孩子玩,因為小孩子好奇心重,會把一些小零件扣出來。”另外,如果要購買電聲玩具,一定要注重音質。

“玩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小夥伴’,孩子玩玩具時,家長要給孩子上好‘安全教育課’。”幼兒園教師建議,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動手製作玩具,讓廢舊物品再次利用的同時,也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並增強親子關係。(濟南日報 記者:韓曉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91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眼中的兒童玩具“黑名單” 這些你買過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