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不愛爬,怎麼辦?”這類問題,父母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爬行是一個重要的技能,但有的寶寶們會直接略過,還有的寶寶是不愛爬。

對此,家長們各執一詞,有的説爬行要進行系統的訓練;有的説爬行是孩子的本能,只要到了月齡,自然就會了,無需引導。

但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科學積極的引導,不僅要有方法,更需要有愛地應對各種難題。

“我家娃不愛爬,我可怎麼辦?”、“我家娃就愛走”,這些沒辦法的藉口,其實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錯過了爬行敏感期。

因此,碰到這類問題,父母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01不會爬先會走是種遺憾

孩子的運動技能是個系統連貫的發展過程,大腦發出的信號,讓幼兒從抬頭到翻身到獨立坐到爬行,再到走,跳,跑……錯過哪一個都是遺憾。

爬行就是孩子發育的重要階段,即便有的孩子沒有過多的爬行跡象,但坐着用小屁股挪動也是有的。

“我家娃不愛爬,怎麼辦?”這類問題,父母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是這個時候,往往伴隨的是孩子喜歡青蛙坐,因為這樣視線高,只要一爬行視線就會降低,用哭鬧來抗議。還有的家長喜歡把孩子抱起來悠一下,這樣視線變得更高,自然就更不願意爬行了。

在小區裏見過有老人沾沾自喜地誇耀:我家孩子8、9個月,還不會爬就會走了,多厲害。

其實爬行少不是好事,這會導致腿部力量不足,走得歪歪扭扭,易摔跤,就算先學會走路,到1歲左右狀態也不會有太大長進,很快會被同齡的孩子趕超。

爬行是探索的開始,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更有主動性地瞭解事物;如果不去爬行,孩子會有適應能力差,運動技能減退的現象,影響交往。

如果已經錯過了孩子的爬行敏感期,但3-4歲時還有次彌補機會,當孩子自己可以控制身體時,會強的喜歡鑽洞、爬高,甚至像小嬰兒一樣爬樓梯,爬行追事物。

一方面是他們覺得更有安全感,一方面也是彌補爬行敏感期家長對爬行信號的忽略。

“我家娃不愛爬,怎麼辦?”這類問題,父母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這是一種心理訴求,也是敏感期螺旋上升的特點,因此建議家長乾脆讓孩子爬夠了。

02寶寶爬行的相關説法闢謠

1、爬行不用教,自然就會

這個觀點確實沒錯,但也要知道,爬行關聯的還有後期的走、跳、跑。為什麼有些成年人平地裏會摔跤?走正步會順拐?易在一些旋轉游戲項目中失去控制?就是這個緣故。

據調查,85%以上感統失調的兒童,都是因為在某一個運動環節上出了錯,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爬行。

長大了是會爬,可爬符不符合標準、規律才是關鍵。

2、不會爬是遺傳

有些父母自己就不喜歡運動,擔心受傷,所以對孩子也保護有佳,總擔心抬頭脖子疼,翻身壓胳膊,爬行怕磕碰,走路怕摔跤……

而一系列的擔心都推給了遺傳,倒不如説是自己過於焦慮。

孩子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任何事物都是新的體驗,不要強加理念。

3、孩子不愛運動

孩子不爬,就會被貼上“不喜歡運動”的標籤,其實不然,爬行只是運動能力的一種,不要以偏概全,藉此機會抱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不會爬行了。

“我家娃不愛爬,怎麼辦?”這類問題,父母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03孩子不會爬,多半是家長的問題

實際上,孩子爬行得不好,和家長的引導方式有關係。錯誤的訓練方式會讓孩子茫然,學不會爬行。

有的家長訓練孩子爬行時基本靠吼:寶貝來呀,寶貝過來,結果孩子一動不動。

還有的最開始熱情滿滿,拿着玩具逗引,只要孩子踉蹌過來摔了一下,立馬就像看笑話一樣,停止逗引、哈哈大笑,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完全分散了。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狀態不高時強迫爬行,讓孩子產生了牴觸情緒,這種粗暴的訓練方式只會滋生恐懼。

還有的家長揠苗助長,只要孩子會爬一點,就開始大幅度地引導爬行,加大訓練量,極力推孩子的小腳丫,讓孩子雙手支撐、膝蓋撐地,結果孩子只會原地前後搖晃,很是難受。

更有的家長覺得只要有空間孩子就可以爬行,但如果場地不夠寬廣,雜物過多,孩子也不願意爬行。

因此,準備環境一定要做好,插銷等危險品要拿走。

“我家娃不愛爬,怎麼辦?”這類問題,父母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爬行的趣味性一定要有,否則孩子一開始很配合,但由於無聊也不會堅持太久,不互動只訓練是枯燥乏味的。

04爬行訓練的具體操作:

1、4個月前

可以為爬行做準備,主要鍛鍊頸部、手臂、腰部、腿部四個部位的力量。

寶寶2個月左右頭可以抬到45度左右,滿4個月抬到90度,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説明寶寶頸部力量不夠,每天堅持用手按摩,練習俯卧抬頭看玩具、黑白大卡、有自然聲響的玩具等。

“我家娃不愛爬,怎麼辦?”這類問題,父母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也可以進行被動訓練,每天練習3-5次,每次30秒或者1分鐘,堅持練習1-2周效果很不錯。

另外,從2個月左右開始,每天起牀時和寶寶練習拉手腕坐起運動,家長把大拇指給到孩子,其餘四個手指反握住孩子的手腕,起保護作用,然後拉腕做起。

建議先練習握單手腕,等寶寶滿4個月後練習握雙手腕,每次4個八拍,可多次練習。

坐起過程中,寶寶頸部、手部和腰部同時也會用力,會讓手臂力量有所增強。但要以安全為主,因此每次練習時間不要太長,15秒即可。

腰部力量主要指的是翻身,比如家長用自己的手臂護住孩子的身體一側,然後另一隻手扶住孩子的另一邊肩膀,藉助孩子自己的力量翻身。

也可以利用浴巾做卷春捲遊戲,鍛鍊孩子的身體左右搖擺。

腿部力量就是被動體操,大樹操或者踏腳操,也可以在孩子腳下放一個球,讓他用腳蹬球,鍛鍊腿部力量。

注意不要放得太遠,否則孩子容易受挫。

2、5-8個月

主要鍛鍊整個身體的協調性,此時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練習像小青蛙一樣坐穩,然後用紗巾、玩具逗引,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控制慾望。

當然,並不是讓孩子獨坐太久,而是利用蛤蟆坐調整協調性,利用手臂、頸部、腿、腰的力量控制身體,達到運動效果。

這個階段也可以讓孩子感受被動前進,比如讓孩子趴在墊子上,然後用膝蓋頂住孩子的腳丫,讓他有意願夠遠處的玩具,產生爬行衝動。

“我家娃不愛爬,怎麼辦?”這類問題,父母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3、9-12個月

如果前面的訓練做到位,這時孩子基本都會爬行了,可以增加親子爬行、隧道爬行、奔向爸爸或鏡子的遊戲。

大概操作是這樣的:

爸爸在前方,媽媽和孩子一起爬行奔向爸爸,看誰爬得快。 把家裏不用的乾淨紙殼箱變成隧道,包住紙盒兩邊,在裏面放上孩子喜歡的玩具,逗引爬行。 把孩子放在鏡子前,利用孩子的好奇,產生爬行衝動。

到了12個月,可以拉着孩子的一隻手行走,或進行障礙爬行的遊戲,家長的身體就是障礙,枕頭和毛毯也可以。

爬行的好處很多,家長不要忽略,有時真的不是孩子不喜歡爬,而是環境沒到位,可別讓孩子錯過了爬行敏感期,這樣就太可惜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53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家娃不愛爬,怎麼辦?”這類問題,父母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