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已經三天沒打我了”,4歲兒子趁媽媽睡覺玩麪粉,場面失控!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孩子不打不成器,很多家長都挺相信這句話。雖然説現在是比較講求言傳身教的育兒方式,但是對於孩子太過調皮的場景下,很多家長忍不住拿起衣架或者棍棒好好教育孩子一頓。
具體的育兒方式不應該是一層不變的,應該根據自家娃的具體性格和具體場景來採取措施的。但是如果熊孩子太過分了,家長給予一點點的懲罰那也是很正常的行為。
案例
小芳(化名)是一位4歲男孩的媽媽,她常常因為自家孩子的緣故而着急上火。這一天她想着家裏好久沒有自己做饅頭了,就像自己蒸幾籠饅頭。
小芳趁着自家兒子睡覺的時候趕緊揉好麪糰,之後便把麪糰放在案板上。為了防止麪糰粘在案板上,為了防止麪糰粘在案板上她在麪糰地步灑了好多面團。
只要讓麪糰醒個幾個小時就可以開始做饅頭了,準備工作都完成了,小芳打算去午睡一下。在小芳進入睡眠的時候,沒想到自家兒子竟然已經醒了。
自己兒子非常好動竟然玩起了麪粉,而寶爸在一旁只覺得有趣還拍起孩子玩麪粉的場景。但是沒想到自己兒子突然拿起一個盆並在裏面裝滿面粉,徑自跑向卧室。寶爸也想不出孩子想幹啥就跟了進去,結果他親眼目睹自己兒子把盆裏的所有面粉灑向自己妻子的場景,場面一度失控。
小芳感覺到呼吸不暢立刻坐了起來,寶爸見事情已成定局就順便把寶媽現場的囧樣拍照下來。可想而知場面已經失控了,這個小男孩的結局不是男女混合雙打就是女子單打。後來這個寶爸悄悄把照片發到網上,網友們對這個男孩都表示佩服。
網友A模仿孩子的口氣評論道:我媽已經三天沒打我了!網友B則是一臉的隔岸觀火的回覆:打吧,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網友C則是用嘆息的口吻點評:孩子的行為意識不行啊。
這個4歲兒子的做法固然是不對的,但是其中真正影響他的是他的行為意識。行為意識主要指的是個體與特定場合綜合反映下的一種行為,也就是説並不是每一個場合都是同樣的行為。那麼“行為意識”對孩子的重要性有哪些呢?
“行為意識”對孩子的重要性
1、與共情能力的高低有關
孩子在某一個場合的行為是會受當下羣體意識的影響,也就是孩子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進而做出一些行為。如果孩子的行為意識完全取決羣體意識的話,那麼孩子的共情能力太高。共情能力太高的人容易受別人影響,人云亦云。
2、與規則意識的遵守與否有關
每一個場合都有隱形需要遵守的規則,比如在公共場所要具備基本的公德心。如果孩子的行為意識完全受控與羣體意識而不是規則意識的話,那麼孩子很容易成為一個沒有公德心的人。
3、與自我控制能力的強弱有關
行為意識也是與自我控制能力的強弱有關,如果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弱那麼很容易犯下一些難以彌補的過錯,影響孩子的前途和學業。
行為意識對孩子的重要性不亞於水對魚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家長的做法就至關重要了。那麼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行為意識”?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行為意識”?
1、家長應該以身作則
像文中的爸爸就太過放縱孩子,讓孩子潛意識以為自己是獲得支持的,因此孩子才敢因為向自己的媽媽潑麪粉。這位爸爸第一應該告誡孩子麪粉是糧食不能浪費;第二可以採取沙子代替麪粉的方式來讓孩子玩;第三當看見孩子有潑的動作的時候應該及時阻止而不是靜待事情的發生。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2、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
孩子有正確的三觀,那麼孩子的行為意識就不會只憑着超我意識來行事。超我意識就是超出孩子本我的意識,常常做出與自己內心相反的立場行為,簡稱就是叛逆。
3、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要想讓孩子的行為意識在一個正常的範疇內,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不會人云亦云隨大流。
孩子的行為意識是否能正確發展,還在於家長的教養。在這邊提醒大家,一個和諧三觀正的家庭氛圍會給孩子帶來很多正面積極的影響。
那麼關於““我媽已經三天沒打我了”,4歲兒子趁媽媽睡覺玩麪粉,場面失控”這個話題,大家是怎麼想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哦!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裏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