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最低體重新生兒出生時僅500克重、20釐米長 “巴掌寶寶”重回媽媽懷抱
入院一個多月時的小傢伙,胳膊也僅有成人拇指粗。
經過四個多月的治療,“巴掌寶寶”重回親人懷抱。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
曾凌空主任和黃硯屏護士長為晴晴作檢查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王琛 高琛琛 薛源 張祖國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女嬰晴晴在媽媽肚子裏只呆了24周,2月6日出生時體重僅500克,全長只有20釐米,全身烏紫,幾乎沒有生命體徵。在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巴掌寶寶”晴晴幾度面臨生死考驗。
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倔強的小傢伙終於“渡劫”成功,長到了2680克,發育良好,昨日出院重回爸媽懷抱。據悉,這是我省救治成功的最低體重新生兒,也是疫情期間全國救治成功的最低體重新生兒。
24周!
“巴掌寶寶”突然出生
34歲的方女士(化名)結婚多年,去年才懷上第一胎,一家人如獲至寶,小心呵護着這個小生命。1月31日,她懷孕23周,突然發現有少許出血,下腹微脹,便來到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方女士宮口已經打開。
此時方女士才知道,自己患有宮頸機能不全,宮頸口太鬆,沒法“托住”寶寶,因此很容易流產。“醫生,請你們一定要保住寶寶。”方女士夫婦懇求專家。專家安慰他們,會盡一切可能保住孩子的生命。
考慮到寶寶孕周太小,產科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方面,盡全力讓寶寶在媽媽肚子裏多待幾天,一方面聯繫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隨時做好搶救準備。2月6日,僅24周、體重500克的“巴掌寶寶”,小女嬰晴晴誕生了。 此時,新生兒內科4名醫護人員準備好温箱、急救藥品等,已在產房等候了半小時,孩子一出生就爭分奪秒搶救。
零耽誤!
出生立馬建立“生命通道”
寶寶剛出生時全身青紫,像一隻氣息奄奄的小貓,幾乎沒有呼吸、心跳等生命體徵。
新生兒內科護士長黃硯屏輕柔抱過寶寶,雙手捧着,用拇指輕柔按壓小心翼翼進行心肺復甦,隨後進行氣管插管等,建立“呼吸通道”……1分鐘、5分鐘、10分鐘,晴晴有了微弱的心跳,小手也不時地揮動。
為了保證後續搶救治療,需要立即打通靜脈通道,給予注射藥物和補充營養,這也是孩子的“生命通道”。但問題是,晴晴皮膚是膠東狀,非常脆弱,血管只有頭髮絲粗細,且內壁只有薄薄的一層,如果常規穿刺,針比血管粗,很容易導致血管嚴重受損。
護士長黃硯屏當機立斷,選取新生兒的臍帶入手,進行臍靜脈穿刺,不到10秒,順利建立起珍貴的“生命通道”。在孩子恢復心跳、建立靜脈通道後,醫護人員把晴晴放進轉運温箱,捏着復甦氣囊,推着她一路狂奔,轉往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繼續救治。
因嚴重的出生窒息、呼吸衰竭,到達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又經過了1小時的搶救,晴晴的生命體徵才逐漸穩定下來。
求生!
經歷3次生死大搶救
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主任醫師曾凌空説,這樣的寶寶,體温哪怕下降1攝氏度,出現併發症等幾率就上升10—20%,醫護人員半小時就需要測温一次。而且這麼小的身體,輸液如不精細計算,超量10毫升的輸液都會要了她的命。在温箱內,護士搭建“鳥巢”,模擬媽媽子宮內的環境,讓她更舒適、更有安全感。
“治療和護理,每一步如同踩鋼絲,十分艱難。”曾凌空説,24周的胎兒,理應在母親體內,各臟器都處於“休眠”發育中,現在出生後不得不開始艱難運轉。晴晴幾乎經歷了所有早產兒的常見併發症,如肺發育不良、腦積水、消化道出血等等。
有一段時間,呼吸機參數、肺表面活性物質都用到極限了,晴晴卻遲遲不見好,氧飽和度維持不住,孩子危在旦夕。但醫護人員用盡了“十八般武藝”,晴晴的求生慾望也特別強烈,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晴晴曾經3次在最艱難的時刻挺了過來。
出院!
從“巴掌寶寶”到粉嫩小人兒
如今,晴晴成了科室的小公主。“不知道是這娃本來就性子急,還是被我們寵的。一旦沒及時換尿褲,或者餵奶慢了一步,她都要大聲哭宣告‘不爽’。”曾凌空説,可能有人聽嬰兒哭吵會很煩躁,但是對於醫護人員來説,這是最動聽的聲音,宣告着生命的活力,聽着都會樂。
5月15日,晴晴出生100天,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和晴晴的家人在陪護病房,為小傢伙進行了簡單的慶祝。
“壓根不敢想,她能這樣健康可愛。”媽媽方女士小心翼翼地將晴晴抱在懷裏,這是自出生後母女倆第一次正式見面。第一次見到媽媽的晴晴,閉着眼睛喝奶,半個小時30毫升奶下肚。
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與細心呵護,晴晴奶量一天天逐漸增加,從最開始每次只能吃0.5毫升,到現在能自己大口地一次吃40-60毫升奶。皮膚變得紅潤,體重從500克增加到2680克,各項生命體徵穩定,達到出院標準。昨日,晴晴出院回家。“你的生命就是我們守護的奇蹟。”為了給晴晴加油打氣,“臨時媽媽”們寫了一百多張祝福卡片送給晴晴,祝願她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