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聰明的家長,才喜歡對孩子説教,聰明的家長都會這麼做
最近,我的一位寶媽朋友跟我訴苦,她的八歲兒子鵬鵬最近讓她很生氣——早上出門的時候總是不戴口罩,她反覆和鵬鵬解釋不戴口罩的危害,鵬鵬非但不能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反而因為口罩的事情鬧情緒。
鵬鵬對練習的事情很不上心,甚至在上網課的時候偷偷看動畫片。她發現之後忍不住批評了鵬鵬幾句,鵬鵬直接用不吃晚飯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朋友很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了鵬鵬身上,而鵬鵬既不能理解媽媽的辛苦,也不能正確對待媽媽的教育,這讓她又生氣又傷心。
聽了朋友的傾訴之後,我告訴她:其實孩子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聽父母説教。
是的,不聰明的家長,才喜歡對孩子説教。
三歲以後的孩子,只能夠從大人的語氣中判斷大人的情緒,但對説話的內容的處理能力幾乎為0,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説教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等孩子再大一些,到了五六歲的時候,他們的大腦發育更健全,可以處理語言中包含的信息,但逆反心理也同時生長,有一些兒童會出現故意抵抗大人説教的現象,越是教育,就越是做相反的事情。
等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這種逆反心理會到達一個高峯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對家長在家庭中的絕對地位產生抵抗情緒,不再將家長當做偶像,對自由和獨立產生渴望,對説教極度排斥,這個時候,説教也是無用的。
我們可以看出,任何年齡段的孩子對説教的態度都基本相同——排斥。所以家長如果不能認識到這個基本問題,一味嘮叨,只能説明你在做家長這件事情上還不夠成熟,是低層次的表現。
1、不阻止孩子釋放情緒
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孩子抹着眼淚,一邊的家長大聲訓斥“不許哭!給我憋着!”甚至還會一巴掌打在孩子的身上,試問這樣孩子能夠停止哭泣嗎?
孩子只會用更加猛烈的哭泣宣泄自己的不滿。所以,當孩子有情緒要釋放的時候,不要阻止,等孩子哭的差不多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體力和心理都處於一個低谷,這個時候,父母平靜地和孩子溝通,往往能起到好的效果。
家長一定要注意,和已經有思考能力的孩子講道理是有效的,尤其是在他知道自己做錯事的時候。
但是,家長不要抓住一個點就猛烈進攻,得理不饒人,這樣只會讓孩子會馬上轉換情緒,進入逆反的狀態。點到為止,才是教育的藝術。
在教育孩子不要沉迷動畫的時候,想想自己是不是一直在家裏玩手機?家長的行為孩子會看在眼裏,然後有意識地去模仿。家長要以身作則,在家裏不要一直抱着手機。
優秀的家長會引導孩子多讀書,他們的方法就是自己多讀書,這其實很簡單,也很難。
畢竟,只有高層次的家長,才能教出高層次的孩子,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