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吃對吃好有助於防癌!認真對待每一餐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健康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醫療水平越來越高,但患癌的人數卻有增無減。

如此高的發病率及死亡率,讓越來越多的人“談癌色變”,從而使得各種各樣的“防癌方法”層出不窮,其中就包括“食物防癌”,也就是吃某些食物,可以防癌。

那麼真的吃某一種食物能防癌嗎?

與其關注“吃什麼”防癌,不如關注“怎麼吃”防癌。

改掉這5種不良飲食方式

1.少吃或不吃油炸、熏製的食物

食物經高温反覆煎炸或熏製後,特別是炸焦的食物,會產生大量致癌物。

澱粉類食物,如薯條在120℃的高温烹調下易產生丙烯酰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

明火或炭火炙烤的烤魚、烤肉及臘腸中苯並芘的含量都很高,會誘發細胞突變,引發癌症。

食用油反覆高温加熱會使脂肪酸氧化、裂解、聚合產生更多致癌物,包括多氯聯苯、丙二醛等。

2.大量食用醃漬食物或加工肉類,如鹹魚、香腸、培根、臘肉等,會增加患胃癌風險

醃漬食物中含有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變成亞硝酸胺。

這是一種強致癌物,會增加胃、腸、胰腺等消化器官癌變的概率。

3.不要長期食用過燙的食物

世界衞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65℃以上的熱飲(如咖啡、茶等)列為2A類致癌物,稱其有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長期吃過燙的飲食,會導致消化道黏膜反覆受損,可能引發慢性炎症,促進腫瘤發生。研究發現,最適宜人體的進食温度是10℃~40℃,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為50℃~60℃。

4.遠離黴變食品

生活中黴變食品十分普遍,大多數黴變食物是有害的。

食物黴變後不僅使食品感官劣變,還會產生很強的毒素,造成人們食物中毒、致病或致癌。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的一種代謝產物,通常見於黴變的堅果類、穀物類及發酵食物中。

它是一種在100℃下20小時都殺不死的致癌物,穩定性極強,長期微量持續攝入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被認為是導致肝癌、胃癌、腸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5.不要酗酒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飲用含酒精的飲料會增加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

其中充分的證據提示,含酒精飲料是口腔癌、喉癌、食管癌(鱗狀細胞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的發病原因之一。

沒有防癌的食物,只有防癌的飲食方式

關於防癌,目前並沒有具體且確切的單一食物,但是有飲食規律可遵循。

在維持自己飲食習慣與愛好的基礎上:

要有意識地增加蛋白質(蛋、奶、魚、肉、豆)及蔬菜的攝入量

減少紅肉、加工肉的攝入量;儘量少用煎、炒,尤其是烤,多采用蒸、煮、煨的烹飪加工方法;減少升糖負荷大的碳水化合物,如酒精、精製糖、精製米麪及其製品;避免或限制飲酒。

總體上要做到飲食多樣、營養均衡

食物的多樣性決定了腸道細菌的多樣性,後者決定了人體的健康;要有意識地吃一些平時不愛吃或少吃的食物。

每天要保證多樣食物——水果、蔬菜、全穀物、蛋白質和乳製品等。

注意多吃蔬果,特別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如捲心菜、西蘭花、菜花、芥藍、甘藍、小白菜等,它們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一些抗氧化劑,其中的蘿蔔硫素還會促進腫瘤抑制基因的表達,減少腫瘤發病概率。

一些可以生吃的蔬菜,最好生吃,可減少熱加工對維生素、葉酸的破壞。

飲食最好不要走極端,純素食或純肉食都不是健康飲食

目前對於預防癌症的營養建議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攝入,尤其是富含各種維生素、膳食纖維的食物,可能會降低消化道癌症、乳腺癌等的發病風險。

肉類,特別是紅肉中含有豐富的鐵、蛋白質、鋅、煙酸、維生素B1、維生素B12、核黃素和磷等,這些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建議大家每天要適量攝入。

科學防癌,把好“癌從口入”這一關,認真地對待每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