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有幾個異常,警惕是智力低下的信號,2歲前及時干預還有救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健康

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孩子智力發育狀況是不少父母所操心的話題,其實有研究發現,部分智力低下的孩子經過治療是能夠改善情況的。
“智力低下”的標準是什麼?
兒童智力低下是指智力發育水平明顯落後於同齡人。
一般是由先天性大腦發育不良或後天大腦受到器質性損傷所導致,外在表現是:認知活動障礙和交流障礙、心理活動障礙。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醫學上診斷一個兒童智力低下,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智力水平低於平均智商兩個標準差以上。即採用韋氏量表,IQ小於或等於70分的情況。
>IQ50-70分為輕度智力障礙,相當於9-12歲兒童的智力;
>IQ35-49分為中度智力障礙,相當於6-9歲兒童的智力;
>IQ20-34分為重度智力障礙,相當於3-6歲兒童的智力;
>小於20分為極重度智力障礙,相當於3歲以下兒童的智力。
>2、存在適應性行為缺陷。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一般是因環境改變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患者的不良個性,而出現的一些情緒反應及生理功能障礙,並導致學習、工作、生活及交際能力的減退。
具體表現為: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交流、玩耍方面存在異常,情緒很容易崩潰,行為能力、語言能力、適應能力低下,缺乏生活獨立自理能力。
3、如果是大腦損傷導致的智力低下,18歲以前出現的才會被稱為智力低下,否則被成為殘疾。
寶寶智力低下3個徵兆
1、不會吮吸乳汁
新生兒存在幾種先天性的條件反射,而吮吸反射是與他們發育息息相關的,畢竟他們唯一的進食方式就是吮吸奶水。
剛出生的寶寶只有兩件事——吃和睡,他們的行為有限,因此很難觀察出一樣,但智力低下的寶寶最初的表現就是不會主動吮吸奶水,就算遞到嘴邊也沒有反應。
出於進食和獲取營養的需要,寶寶的吮吸是一種本能,因此如果一個孩子不會吮吸乳汁,甚至經過寶媽的引導仍然無法做到吮吸的動作,同時伴隨不會吞嚥、吐奶、經常流口水等現象,很可能是大腦神經系統異常的表現,自然意味着智力低下。
2、不會或很少哭和笑
實際上嬰兒的笑也是一種本能,可以説哭和笑是他們與生俱來的2種表情,是無意識的。
2~3個月的孩子開始出現無聲的笑,面對一些感興趣的人事物會自發露出笑容,對大人的逗弄會給出笑的反應;
3~4個月的寶寶小的時候開始發出我們熟悉的咯咯聲,這時候他們的笑就開始屬於社交行為的一種,是對他人表現的反饋,是真實反映自己心情。
>因此如果孩子到4個月之後,仍然沒有出現、或極少出現笑容,對大人的逗弄熟視無睹,不會給出任何反應,不理不睬,實際上可能是大腦發育遲緩的信號,有可能存在智力低下的情況。
另外,如果孩子從出生後就很少哭,也可能是智力異常。比如很多孩子出生後會挨一巴掌就哭出聲,且哭聲響亮,這就是正常的;
如果挨一巴掌仍然沒反應或反應遲鈍,同時哭聲微弱,則意味着孩子可能大腦發育異常,存在先天性智力低下的情況。
3、大運動發育遲滯
老話説“三翻六坐八爬”,這是人們經過成千上百年總結出的嬰幼兒大運動發展規律,基本上可以對應所有正常嬰幼兒的大運動發展,儘管根據不同寶寶的實際情況會有些許差異,但通常來説都不會相差很大。
如果到四五個月還不會翻身,七八個月還不能坐起,兩三歲才剛能夠站立,家長就要警惕,人體的活動受大腦控制,如果大腦出現了問題,人的活動能力就會出現低下情況,因此如果孩子一系列大運動發育都落後於同齡人,就很可能存在智力低下的情況。
一般來説,引起嬰幼兒智力低下的原因不是先天遺傳就是後天環境所致,相對來説遺傳佔的比例更多,而母親智力低下對孩子的影響則比父親多。
另外,後天因素包括孕期營養、分娩情況、疾病等,預防智力低下主要從這幾個方面着手。
智力低下的孩子如果儘早發現,早期(2歲以內)就開始治療,有很大幾率能夠得到改善,甚至可以恢復到與正常人無異。總之,父母需要用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才能夠預防和及時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