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講道理的父母,才能養出“聽話”的孩子?還真不一定!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大人的教導?

因為家長説得多、做得少。

有位寶媽抱怨孩子姥姥的帶娃方式:“我媽就是用嘴帶孩子!”

“不要跑太快啊!看看看,摔倒了吧!”

“好好吃飯,衣服都髒了,姥姥還得洗!”

這些話一點兒效果都沒有!孩子還是繼續不好好走路、不好好吃飯!

為什麼家長説得越多,孩子越聽不進去呢?

為什麼孩子拿家長的話當耳旁風

家長認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反反覆覆強調了許多遍,恐怕孩子記不住,經常會追加一句:“記住了嗎?”孩子馬上回答:“記住了!”

但孩子的行為告訴家長,他們根本沒記住,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由孩子的生理發育特點決定的

0~1歲是孩子肢體語言發展的關鍵期,1~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孩子的語言發展包括語言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及社會性發展等。

1~3歲孩子的能力有限,他們的記憶和理解力只能記住家長説的最後幾個字。

比如,家長問“記住了嗎”,孩子回答“記住了”,其實孩子根本沒記住家長前面説的話,這就是生活中常出現的“耳旁風”。

不愛講道理的父母,才能養出“聽話”的孩子?還真不一定!

有效溝通——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橋樑

家長怎樣教導孩子,孩子才能聽得進去呢?這就需要提到一個名詞——有效溝通。

■什麼是有效溝通

溝通的效果由信息的接受者決定,也就是家長説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聽到了什麼,採取了什麼行為。

有效溝通的最終目的就是家長和孩子達成一致,對孩子來説,有效溝通是孩子能聽懂家長的指令和遵守做事的規則。

這需要家長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

■有效溝通的原則

孩子的成長以模仿為主,不管是行為還是語言,想達到有效溝通,家長就要少説多做。

家長交代孩子某件事情的時候,只需要告訴他/她需要做的事情,而無需講太多道理,那樣會干擾孩子對信息的判斷和接收。

家長希望孩子怎麼做,需要做給孩子看,而不是一味説給孩子聽,反覆的行為模仿會強化孩子的行為習慣。

針對孩子年齡,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模式影響着孩子和他人的溝通模式,建議家長和孩子溝通時要掌握技巧。

孩子年齡階段不同,溝通的方式也不同。

▼針對0~1歲的嬰幼兒

孩子出生就有溝通的慾望,0~1歲孩子的溝通是通過哭鬧和肢體語言完成的。

不管多大的孩子,一旦孩子有溝通的需求,家長都應該積極回應。

關於這一點存在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嬰兒哭鬧的時候不要抱起來,這樣會讓嬰兒養成不好的習慣。

我認為,只要孩子有需要就應該及時回應,但應該注意回應的方式,也就是家長不要焦慮和嘮叨。

從心理上講,嬰幼兒對情緒的感知遠遠大於對文字和圖標的感知。如果家長當下的情緒不好,請深呼吸3~5次,良好的情緒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從生理上講,0~1歲是孩子建構信任感和不信任感的關鍵期,安全感是信任感的基礎,信任感也是從日常生活中通過與家長的互動建立起來的。

不愛講道理的父母,才能養出“聽話”的孩子?還真不一定!

▼針對1~3歲的孩子

1~3歲的孩子大部分可以通過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但表達得不完整。

家長有時不清楚孩子在説什麼、需要什麼,所以1~3歲的孩子常常發脾氣(因為家長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的需要)。

為了避免孩子產生負面情緒,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① 除了保持情緒穩定,家長還要注意以下技巧。

微笑地看着孩子:微笑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

蹲下來:看着孩子的眼睛,讓孩子感受尊重。

叫孩子的大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聽孩子把話説完:不要打斷孩子説話,先讓孩子把話説完。

接納孩子的感受:只有接納才是愛。

② 影響溝通的因素:肢體語言、語氣語調。

研究證明,影響溝通的因素分別是肢體語言、語氣語調及溝通的內容,其中肢體語言佔55%,語氣語調佔38%,溝通的內容僅佔7%。

現實生活中説什麼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麼説,也就是説影響溝通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內容,而是説話時的肢體語言和語氣語調。

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一聽到我爸媽説話的語氣就生氣;我一看到我爸媽的表情就心煩。

③ 學會傾聽:溝通的最高境界是聽。

卡耐基先生説:“溝通的最高境界是聽。聽到他人願意説,説到他人願意聽。”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先聽孩子説完,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愛講道理的父母,才能養出“聽話”的孩子?還真不一定!

3歲的孩子説話有時語無倫次,或重複地講一件事情,那是孩子在整理自己的語言邏輯,反覆求證自己説的是否正確、對方是否理解。

家長不要輕易打斷孩子説話,不要破壞孩子説話的積極性,儘管孩子的話聽起來有點異想天開。

④ 良好的家庭氛圍離不開規則的定製。

生活中與其讓孩子聽話,不如幫助孩子建構規則,只有在家庭建構好生活的規則,孩子才能遵守社會的規則。

家長要允許孩子説出自己的想法,不要輕易地評價和批評孩子的要求,和孩子共同討論可以執行的方案,並鼓勵孩子去嘗試。

培養一個懂規則的孩子遠比一個聽話的孩子重要,這需要家長做好榜樣,因為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源於模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77 字。

轉載請註明: 不愛講道理的父母,才能養出“聽話”的孩子?還真不一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