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判斷母乳能否讓寶寶吃飽,除聽“吞嚥聲”外,寶寶的表現也很重要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健康

母乳是新生寶寶最好的“口糧”,在添加輔食前,母乳親喂是給孩子提供營養的最好方式。

不過,這個過程卻充滿艱辛,如果奶量不足或餵奶姿勢不正確,不僅寶寶吃不飽,也會給寶媽帶來生理上的疼痛以及心理上的焦慮。

尤其對新手寶媽來説,判斷母乳能否讓寶寶吃飽,是個很困難的問題。大部分人的判斷標準都是聽吞嚥聲,但單憑這一個標準仍然不夠準確。

聽不到吞嚥聲,是不是代表寶寶沒有吃到奶?

聽吞嚥聲判斷母乳是否充足,是最為簡單也最為直接的方法。

比如寶寶每回吃奶時能維持10分鐘左右的大口吞嚥,一共吃20分鐘左右就會主動鬆開媽媽的乳頭,而後安安穩穩地睡着,就説明他吃飽了。

但也有很多寶媽反映,餵奶時根本聽不到寶寶吞嚥的聲音,是不是沒有吃到母乳不足啊?

這種擔憂對月齡比較大的寶寶來説是成立的,很可能説明母乳不足。

但對正處於月子中的寶寶來説就不一定了,畢竟此時他們的吮吸以及吞嚥能力都很弱,胃容量比較小,寶媽們的母乳分泌也剛開始不久,因而餵奶過程中聽不到寶寶的吞嚥聲很正常。

那麼這種情況下,除了聽吞嚥聲之外,還有哪些標準判斷寶寶是否吃得飽呢?

母乳是否充足,寶寶的表現也很重要

1)觀察餵奶次數

首先,必須要了解到的一點是,寶寶們都存在個體差異,每天需要的吃奶次數並不固定。大部分情況下,一天吃奶的次數最少在8~10次。

也就是説,基本每間隔2~3個小時,寶寶就會哭着要吃奶。而一些高需求或者食量比較大的寶寶更容易餓,因而次數相比之下頻繁一些。

2)觀察寶寶的大小便

剛出生的寶寶大小便次數一開始是比較少的,到出生後第3天,如果一天出現三次以上的清亮小便,則説明寶寶能吃飽。

之後,隨着母乳量的增加,寶寶每天的大小便次數也會往上提升,小便一般為6~8次,大便甚至可能到達8次以上。

寶媽們不用擔心是否太過頻繁,因為月子裏的寶寶都是吃完就拉的。

3)觀察寶寶的體重增長情況

相比剛出生時,寶寶滿月後體重一般增加兩斤左右。出生3個月內,每一週的體重增加量都在120克左右。

如果想知道具體可靠的數據,可以參考寶寶打疫苗時兒科醫生的量取數據。

若發現寶寶每次的身高和體重增長量,都在正常的曲線範圍內,就説明母乳能讓寶寶吃飽。

4)觀察寶寶吃奶後的表情

一般來説,寶寶吃飽母乳後,臉上都會出現特別滿足和放鬆的表情。

而月齡較小的寶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吃飽了極易入睡,並且睡眠時間能達到3~4個小時。月齡再大些的寶寶,如果吃飽了則很容易被大人逗笑。

寫在最後

其實除了以上這些方式之外,母乳量足不足,媽媽自己也是有隱約感覺的。

母乳量比較充足的寶媽,哺乳前會感覺到乳房被充滿,哺乳時有下乳的感覺,哺乳後會感覺乳房變得柔軟。

甚至有的在給寶寶餵奶的過程中,會感覺到出現奶陣,與此同時寶寶也會開始咕嚕咕嚕地往下吞嚥。

當然,對於奶陣比較大的寶媽來説,要適當控制流量,以免寶寶吞嚥不及時發生嗆奶情況。

事實上,寶媽的泌乳量是在逐步增長的,要到寶寶滿月後才能逐漸變穩定。在這段期間之前,不必過分擔心乳汁是否充足的問題,因為只有5%左右的新手媽媽,會有母乳不足的困擾。

避免焦慮,保持愉快的情緒,才會對分泌乳汁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