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的性格源於遺傳?有科學依據,而定型取決於三個方面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健康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 | Juice

説起遺傳父母的特點,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容貌和身高,畢竟高顏值父母普遍生的孩子都長得蠻好看,但是你知道麼,性格這玩意兒也能遺傳?

案例

璐璐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懷大寶那會兒,小傢伙很不老實,胎動的幅度和頻率都很大,婆婆當初笑着説:“肯定懷的是個壞小子,這麼折磨人。”

誰知寶寶出生後,真的很淘氣,又哭又愛鬧,脾氣還很暴躁,搞得璐璐身心俱疲,她回憶説整個月子裏都沒睡過一次整覺。

而懷老二時,則沒有那麼明顯的反應,寶寶出生後十分乖巧安靜,餓了尿了都是輕輕哼唧兩聲,睡醒後不哭不鬧,乖乖等着媽媽來。

兩個孩子的性格差距很大,一個安靜乖巧,貼心懂事,一個調皮搗蛋,讓人頭大,同一個媽媽,怎麼兩個娃的性格差距這麼大呢?懷孕時貌似已經能看出差距,出生後更是顯而易見,難道寶寶的性格在孃胎裏就已成型嗎?

其實,準媽們可以通過胎動窺探寶寶將來的性格雛形,胎動持續時間長,動作幅度大的寶寶普遍出生後愛動愛鬧,性格外向開朗,而胎動動作幅度小且緩慢的寶寶,出生後性格較為温和嫺靜。

寶寶出生後的兩個表現,看出性格表現

如果寶寶出生後哭聲響亮有力且頻繁哭鬧,説明性格更為活潑好動,因為肺活量充足,並且哭是寶寶表達需求的方式,越是愛哭的寶寶,性子越是急躁,越是讓媽媽不能喘口氣。

從吃奶的快慢也能看出寶寶的性格,有的娃吃奶時非常用勁兒,且表現得非常急躁,餓的時候一會兒都等不了,這類寶寶多半是遺傳了父母的“急性子”。

性格難道真的會遺傳麼?

據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兒童在學前環境中表現出的自我控制力差比如愛發怒,可能是遺傳了家長的性格,越是消極情緒強烈、情緒控制能力差的父母,更容易養出存在行為問題的孩子,比如多動症。

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可以隱約地看見性格中的某些方面和自己的父母很像。科學家猜測,可能是我們獲得了某些影響性格特徵的遺傳物質DNA,比如膽怯、外向等。

但是,性格不都取決於遺傳,遺傳只是奠定了一個基礎,性格是可以培養的,性格的定型源於童年期的教育。

性格定型於後天培養

性格主要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與其原生家庭、所處的環境和接受的教育等息息相關,研究顯示,兒童約從兩歲開始在自制力、易感性、性格等方面開始顯現出差別。

一般來説,0~3歲是兒童建立心理安全期和依戀期的階段,此時的他們很難離開母親,母親的情緒對娃的影響較大。

而3~6歲是兒童性格、行為習慣的培養期,此時父親的角色最能發揮作用,他們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是培養孩子社會屬性的模板,俗話説,有其父必有其子,父親在此時更能影響孩子的情緒。

6~12歲是兒童性格的養成期,通常孩子到了12歲時性格已經定型,後期很難再改。

影響性格的因素有哪些?

1、家庭氛圍

在和諧幸福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偏向積極陽光的一面,而在家庭氛圍冷清、壓抑、爭吵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普遍性格自卑、怯弱、叛逆、孤僻、極端等。

2、教育方式

父母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如果父母脾氣温和,採取的是民主式教育,孩子的性情較為温和,遇事更為沉着冷靜、直率、積極;若是父母過於強勢,採取嚴厲教育,對孩子的控制慾很強,孩子性格普遍較為怯懦、膽小、自卑、沒有主見。

如果父母喜歡發脾氣,情緒暴躁不穩定,經常對娃惡語相向、拳打腳踢,孩子的性格就比較暴戾、叛逆、急躁。如果父母過度溺愛孩子,容易使其養成驕縱任性、幼稚、自私自利、不夠獨立等性格。

3、外界環境

如果孩子因為家境、外貌等因素被周圍人嘲笑,貼上難聽的標籤,他們會產生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心理,性格逐漸變得冷漠、消極、悲觀、不自信;要是一個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是周圍都是積極向上、正能量滿滿的人,那麼他也會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逐漸變得開朗、堅強、奮發圖強。

除了生活環境,還有就是自然環境,比如北方人普遍比較粗獷、豪邁、外向,“女漢子”居多,而南方人比較含蓄、內斂、細膩,“小家碧玉型”的“柔女子”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