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生兒育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有些人儘管生理上成為了父母,但心理上卻依舊是個沒長大的\\\"熊孩子\\\",思想行為沒有成年人該有的理智和成熟,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巨嬰\\\"。
寶媽遲到2分鐘大鬧機場,巨嬰行為引爭議
這幾天,一段10多秒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視頻中,一位女士聲稱自己是哺乳期媽媽,並口口聲聲要求航空公司協調一輛擺渡車送自己登機。
原來,這位寶媽要乘坐的航班,登機口關閉時間是早上6點半,但寶媽到達登機口時,時間已經是32分多了,也就是她遲到了2分多鐘。
已經錯過了登機時間,遲到的乘客自然是無法登機的,工作人員解釋:\\\"飛機上有100多名乘客,不可能因為您一個人耽誤其他人的行程,希望您能理解,後續有航班的話可以乘坐。\\\"可寶媽情緒非常激動,大鬧機場:\\\"把我奶都氣沒了!\\\"\\\"我要全國最大點擊量!\\\"實力演繹什麼叫\\\"無理取鬧\\\"。她先是指責航空公司不近人情,之後又表示,機場的時鐘差了1分鐘,但是她的表沒差。
面對最後躺在地上耍賴的寶媽,工作人員為了不耽誤後續航班即將登機的乘客,只好選擇報警,寶媽終於退票改乘其他航班。而此事則是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網友吵開了
有網友質疑航空公司冷漠:
\\\"遲到2分鐘就説耽誤其他乘客時間,那飛機三天兩頭晚點一兩個鍾,怎麼就不説耽誤乘客時間了?\\\"
\\\"機場怎麼弄得跟動車似的,準時性連汽車都不如吧?我就呵呵了,延遲十幾分鍾半小時起飛不正常嗎?擺渡車晚幾分鐘有什麼關係?\\\"
更多的網友則表示理解航空公司的處理:
\\\"機場工作很複雜,也很龐大,你以為只是協調個擺渡車,但是也會對其他流程造成影響,那就不只是2分鐘的事了。\\\"
\\\"飛機延誤也不是航空公司想要延誤,天氣多變,想要保證乘客安全,就必須選擇最穩妥的方式飛行,飛機晚點是可以理解的。\\\"
大鬧機場的背後,是潛在的\\\"巨嬰\\\"思想家裏有孩子等着餵奶,加上航班這麼早起飛,想必這位寶媽也是早早起來準備了,僅僅差了2分鐘的時間錯過登機,相信每個人都難以接受。
但是對待這樣的負面情緒,寶媽卻選擇了一種非常不成熟的做法。她沒有反省自己為什麼不更早一點到,反而質疑航空公司提前關閉登機口,並要求對方專門為自己準備一輛擺渡車,最後在地上耍賴,耽誤其他乘客登機。
這樣的做法,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也透露出一絲巨嬰思想。我們不是小孩子,不能像孩子那樣,被拒絕就撒潑打滾、大哭大鬧。退一步説,儘管是孩子無理取鬧,也會有人無法接受。
成年和生兒育女,並不代表一個人真的長大了,只有擁有一定的情緒管理能力,我們才是一個成熟的人。面對一些不利的情況,我們生氣、委屈、不滿,都是正常的,但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去解決。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要求所有人為自己的需求讓路,破壞規則。
我們要警惕自己成為任性的巨嬰,為人父母的,也要避免將孩子養育成長不大的巨嬰。為此,在教育孩子時,我們要考慮到這兩個方面。01,培養孩子情緒控制能力
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孩子就能給較好地處理內心的情緒,不讓負面情緒操控自己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那麼,如何培養呢?具體要注意2點。
首先,父母感情和睦。
作為家長,我們反而應該將夫妻關係擺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親子關係。武志紅老師表示,這樣的家庭結構,才會堅如磐石。
其次,做情緒指導型父母。
對待孩子的負面情緒,父母的普遍做法大致有兩種,一是情緒消除型,二是情緒指導型。前者明知道孩子有負面情緒,卻一心想着消除,反而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
情緒指導型,即我們察覺到孩子的負面情緒後,引導他去辨別情緒、表達和接納情緒、解決問題,教會他處理情緒問題。
通過這兩點,一方面,孩子會擁有穩定而積極的情緒和心態,對待挫折和問題不容易失控;另一方面,哪怕是失落、生氣、委屈,孩子也能管理、疏導好這些負面情緒,更好地解決問題。02,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尊重他人
只有遵守規則,這個社會才能有序地進行,當然,有時候規則也會為了人性讓步,畢竟這是有温情的社會。不過,讓步的前提是能夠得他人的理解和認可。
在《非正式會談》中,有個問題是:飛機上有乘客遇到意外(家人去世)想下飛機,你會同意返航嗎?
緬甸嘉賓OO的發言讓我印象深刻,他説,他不會同意:\\\"如果飛機上有一個人是因為家人去世了,他要去那個國家(目的地),怎麼辦?\\\"
針對這個話題,會長大左也解釋道,現實確實發生過同樣的場景。去年12月8日,杭州飛往三亞的一個航班上,飛機已經滑出,一對老夫妻卻表示家中有人去世,希望能下飛機。在衡量了機場和航行情況、老人情緒失控發生危險的可能之後,機長選擇了返回,並對其他乘客進行安撫和解釋。針對此事,網友發起了投票,1.3萬人認為合理,1.7萬人認為不合理或不知如何選擇。
當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心理諮詢師李松蔚説:\\\"以前我們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我們也要明白'己所欲,亦勿輕施於人'。\\\"
在做某件事之前,我們不能單純地想\\\"我願意,別人一定也願意\\\",而是要考慮\\\"雖然我願意,但別人不一定也這麼想\\\"。
當有了這樣的思維,孩子為人處世會更加智慧,有分寸、有原則,當然,換位思考並不意味着無條件地犧牲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