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是性格養成期,孩子有這4種行為不要慣着,該打就要打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提到:“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滾,等他14歲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因此,李教授的育兒經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在6歲之前對孩子説“不”!也就是給6歲前的孩子立規矩。
教育家懷特説:“教育不是為了教人謀生,而是教人創造生活。”我們培養孩子性格也是為了日後他們能走向美好人生,而不只是為了上好大學找好工作。
都説性格決定命運,尤其是在6歲前,好的性格可以極大的助推孩子自我教育。
一、3-6歲是性格養成期
2歲之前大部分孩子還沒有出現自我意識,而3歲後大部分的孩子都萌發出自我意識了,有了自己的思想,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這個時候孩子就進入了性格養成期。
孩子根據日常所見、家人的教育和反饋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從而有了明顯的行為變化,這時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孩子就會成一個性格好的人,放任孩子養成壞習慣,孩子就會變成性格差的人。
隨着自我意識的逐漸完善,到了6歲的時候,孩子的性格基本養成,是好是壞也就不那麼容易被改變了。因此,如果孩子有這4種不好的行為,父母一定不能慣着,否則積習難改就晚了。
二、孩子有這4種行為不能慣
1、 對長輩沒有禮貌
有些孩子不拿長輩當回事,奶奶一句好心的提醒他要兇回去;爺爺一次温柔的撫摸他要打回去;外公餵飯,他要拿根筷子敲外公頭……
家長要意識到這絕對不是什麼有意思的事,家裏人能忍,外人可不會忍,將來處人遇事要出問題的。古人云“敬上有下”,父母做個有禮貌的人,孩子就會觀察模仿,要長期堅持做。
但有些孩子就是冥頑不靈,處處和家長作對,這是由於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導致親子關係不好,孩子缺少關愛或缺少尊重,所以用叛逆行為作為發泄。
這種情況下,家長就要先和孩子搞好關係,給他關心和尊重,再去對孩子教育,孩子認同父母也就聽話了。
2、 橫行霸道
去室內遊樂場玩,看到別人發現一個好玩的東西了,就要去搶,碰到厲害的孩子可能打起來。和小夥伴玩受到排擠了就搞破壞報復。他説的話都有理,別人説話不如他意就不理睬。這些行為都或多或少體現了橫行霸道的惡習。
這些行為通常是家長不管教造成的,有些家長明明看着孩子有不好的行為,但就是不制止,或者只是嘴上喊兩句“你別這樣啊”,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阻止。
家長要明白孩子帶着這些行為不管是和周圍的小朋友社交還是上幼兒園、上學,都不會受歡迎的。最終苦果還是自己嘗。當意識到這是個壞毛病,想改掉橫行霸道的習氣也不難。
當發現孩子有類似行為時,及時制止此行為,並拉至別處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對家長信任的話,會説出真實想法,然後根據他的説法進行勸誡。
3、 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為什麼孩子會有達不到目的就威脅這種情況呢?因為孩子在某次威脅之後達到了目的,所以他認為威脅是達到目的的捷徑。
管教起來並不難,不理會他的哭鬧,等他平靜後再講道理,甚至可以在合適的時機把他想要的東西送他。
4、 撒謊
孩子的謊多半是因為犯了錯誤想逃避責罰,或者想得到某樣東西而撒的。家長細想原因就知道該如何對症下藥。首先必須要承認撒謊了,之後再就撒謊的原因具體解決某件事,最後回到撒謊這個點,教育孩子沒必要撒謊。
今天説的這四點,前兩點和主要養育者的素質有關,後兩點通過家長孩子雙方的思想行為糾正,短時間內是可以改的。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健康積極向上的好孩子。
母嬰好物推薦
育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