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7歲前,爸媽一定要做的3件事,最後1件尤其重要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健康

孩子7歲前,可塑性是極強的,關鍵在於父母怎麼去塑造。

今天,來講一講孩子7歲前,家長該做到的事情,如果你還沒做到,那真的要好好反省了!

1、 交流關注孩子心靈港灣

家長主動和孩子“搭訕”能讓孩子獲得自信和自尊,哪個孩子不喜歡自己被關注呢?已經身為爸媽的家長都知道,小寶寶常常會通過哭鬧博取爸媽的目光,稍大後可能總要爸媽“抱抱”,當父母忙着玩手機時會故意搗蛋……

當孩子與你分享自己的生活時,父母要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並不斷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孩子在講述班級裏有人破壞公物時,父母可以詢問:“這位同學這樣做對不對呀?/那你有沒有勇敢的阻止他呢?”等等。在孩子盡力去做好的時候,給孩子衷心的讚揚,也是必不可少的。

2、 自理是成長的基礎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利於孩子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獨立性、創造力、自我價值感等的提高。孩子在做事過程中,鍛鍊意志力,學會承擔責任,在事情完成後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這對孩子身心各方面的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這些自理能力,包括吃飯、刷牙、洗澡、穿衣、折衣服、整理牀鋪、收拾玩具等跟孩子成長最相關的生活技能。別看這些是小事情,但能直接影響小朋友的自信。

3、 閲讀建立家庭氛圍

很多家長們在睡覺前,都喜歡躺在牀上刷手機,不到閉上眼睛絕不放下,而孩子們也有樣學樣,睡覺前抱着手機打遊戲、看電視劇,家長和孩子各玩各的,誰也不理誰。一天中最美好的交流時刻就這樣被浪費掉,實在太可惜。

其實,家長們應該利用好睡前的半小時時間,和孩子進行一次親子共讀,可以是讀一本故事書,或者看看繪本,在讀書中拉近彼此的距離,增加彼此的交流。當然,閲讀的書籍,要結合孩子的年齡段來進行選擇。在讀書過程中,家長應該適當起到干預和引導作用,教會孩子認識一些較為繁雜的字,邊讀邊交流閲讀的感悟和收穫。

家長每天的行動才是孩子未來的縮影,好習慣對孩子未來的性格命運的影響不容小窺。我們要相信習慣的力量,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能讓孩子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