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要催孩子們! 很多的家長喜歡催孩子,不僅沒有好處,而且有這些危害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健康

“起牀,洗臉刷牙,記得梳頭髮!”“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子,你在聽嗎?”快起牀“別狼吞虎嚥,慢慢吃,快點,公共汽車來了!”是誰的媽媽在催她的孩子? 不是,這是國外視頻網站上一首歌的歌詞。這首歌叫做“媽媽之歌”。它曾經在國外網站上瘋狂地走紅。創作並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

安妮塔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像世界上許多母親一樣,她為了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成天嘮叨個不停。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安妮塔頓悟:“為什麼不寫一首擺脱嘮叨的歌呢?”這一定很有趣。”我沒想到這一舉動會讓她爆紅網絡。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母親,有多少母親從一大早就開始催促自己的孩子?然而,很少有人會想,那些日夜催促孩子的父母真的能得到他們想要的嗎?不是真的。他們並沒有順利地加快寶寶的速度。

李勇有個朋友特別喜歡催孩子。她只要看見自己的孩子,就會忍不住想要催。李勇曾經建議他的朋友嘗試一下如果她不催促她的孩子會發生什麼。經過幾天的仔細比較,她一臉疑惑的告訴我,似乎如果她不催她的孩子,他們會更快。相反,如果她總是催促她的孩子,她會越來越慢。我相信有很多類似的孩子 。“你越推我,我就越慢,我就故意這樣面對你。”

一旦這種心態成為一種習慣,孩子就會完全失去生活和學習的積極性。催寶寶的害處遠不止於此。經常被催促的孩子做事沒有耐心,當孩子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他們都會按照他們喜歡的節奏去做;兒童的節奏一定和成人一樣,可能非常慢。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催促他們,孩子會省略很多步驟,處理他們正在做的事情。通常他們不能在一件事情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是他們傾向於快速完成它,但是他們不知道完成之後該做什麼。經常被催促的孩子不喜歡思考。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作業寫得慢,就喜歡督促他們快一點;

然而,許多家長不知道有些孩子寫作業很慢,因為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思考問題。如果他們想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他們必須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如果父母催孩子,會促使孩子剝奪思考的過程。父母經常督促孩子,所以很難獨立完成事情。鄙視孩子穿衣服慢,上來的時候把釦子繫好,不喜歡孩子吃東西慢,拿筷子的時候直接喂他們;不給孩子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讓孩子在父母面前失去信心,甚至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回想一下,父母催促孩子快點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

心情不耐煩,有時甚至伴隨着憤怒。 在這種強烈的消極情緒的影響下,父母一方面會對孩子使用言語暴力。

美國一位博士曾經論證過實驗,當人們遭遇語言暴力時,大腦區域也會感到疼痛,其程度幾乎與身體疼痛相同。另一項研究的結果更令人震驚。經常被呵斥和責罵的孩子,其大腦結構會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影響其處理感官信號的能力,降低其控制情緒的能力;甚至會增加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可能性。當孩子們聽到這些督促和斥責,即使他們看起來什麼都沒有發生,他們的心已經傷痕累累。 與其不停地催促,不如用更好的方法來改善孩子的拖延症。

時間觀念

時間對孩子來説是非常抽象的,不能直觀地實現。因此,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並將其具體化。例如,如果你告訴他你有十分鐘的時間穿衣服穿鞋,他們不知道十分鐘到底有多長。最好告訴他,你必須穿好衣服和鞋子在這個時間之內。 告訴你的孩子拖延的後果告訴你的孩子,如果你不馬上穿好衣服洗好晚飯,你可能會遲到,老師會批評你。告訴你的孩子拖延的後果,他會感到緊張,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不是四處張望,一邊玩一邊做。

提前為孩子做好準備

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暫時告訴我們的孩子該做什麼,但不會問他們喜不喜歡。相反,孩子慢慢地討厭這樣。如果我們能調動他們的熱情,提前告訴他們你的計劃,他們就會按照你的計劃去做。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個性,父母必須少催促孩子,接受他們的“慢”。事實上,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它,緩慢並沒有錯。正如美國詩人梭羅所説:“如果一棵樹一開始生長緩慢,那麼它將來一定要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我相信人類的成長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