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老年人夏季養生,警惕“5種疲勞”
《黃帝內經》講:“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這五種過度的疲勞,會對身體造成五種嚴重的損傷:
用眼疲勞傷血,卧牀不起傷氣,久坐不動傷肉,長期站立傷骨,過度運動傷筋。
為使氣血和暢、臟腑協調,應保持勞逸適度,警惕“5種疲勞”。
中醫理論認為,肝主藏血,而肝臟的經脈,又與眼睛緊密相連。
自古醫者就有“肝開竅於目”“目為肝之外候”之説。
“久視傷血”,是指人長時間用眼過度。不僅會使雙目疲勞,視覺能力下降,而且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造成血虛。
比如整天上網,盯着手機、電腦看,都會造成視力和肝臟的雙重損傷。
建議:長時間用眼後,可以敷一片清涼的眼貼,或者閉目養神。又或者站起身來,眺望一下遠方的樹木,用綠色舒緩眼睛的疲勞。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
人體之氣,貴在新陳代謝,為人體注入新鮮活力。長期卧牀,會使呼吸遲緩,肺氣不能很好地送達周身。氣機不暢,久而久之造成虛耗。
其中,最“傷氣”的做法,就是吃飽了以後直接躺在牀上。
藥王孫思邈説:“飽食即卧,乃生百病。”飽食即卧,是指剛吃飽飯,就迫不及待地躺下休息。食物在腹中未及消化,積而淤滯乃生疾病。
建議:飯後宜適當散步活動,所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既能夠促進消化,更使體內津液流通,有益於身體健康。
脾主運化,供養四肢肌肉。
脾是人體內的“運輸官”,負責運送“水谷精微”。也就是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再分別供給四肢。
久坐則脾氣不健,食物尚且不能得到消化,更無法為軀體運輸養分。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懶人,能坐着絕不站着。這種人往往脾濕過重, 脾的運化功能非常弱。營養供應不暢,自然肌肉鬆弛、肢體疲倦,整個人都顯得軟弱無力。
不僅日常活動打不起精神,甚至就連吃飯都不覺得香。現代人經常伏案工作,更應注意不要久坐不動。
建議:工作一段時間後,可以起身倒杯水、走兩步,放鬆一下僵硬的肌肉。這樣不僅能使肢體得到舒展,而且也能讓大腦得到休息。有效緩解肩頸肌肉勞損,預防損脾胃疾病,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腰為腎之府,長久站立需要保持“腰直骨堅”。勢必會造成骨骼的疲憊,進而損傷腎之精氣。
腎氣不足,就無法及時生成骨髓。骨髓不能充養骨骼,會進一步加重關節的磨損。進而造成下肢靜脈曲張等病症,是謂“久立傷骨勞於腎”。
人在久站疲勞後,常見腰痠背痛,往往是腎氣不足的徵兆。中老年人骨質疏鬆、抵抗力差,也是腎氣不足所致。
建議: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有針對性地灸腎俞穴,激活補充腎氣。只有腎氣充盈,才能生髓充骨,使人體的骨骼強健有力。
筋脈必須得到充足的氣血供養,才能“骨正而筋柔”。
長時期的行走、奔跑,使筋脈持續處於緊繃的狀態。同時,也增大心臟的供血負擔,讓心跳不得不保持在過快的頻率。
劇烈運動過後“抽筋”“拉傷”,正是由於短時間內心臟供血不足,無法滋養筋脈。
古人云:“肢體軀幹窮勞於外,則五臟精氣傷於內。”鍛鍊也要講究規律和原則,並不是活動量越大就越有益。
建議:舒適才好,量力而行。中老年人可以適當練習瑜伽、八段錦等有氧活動,既能得到鍛鍊又可以養身供血。
很多老年人都喜歡養生,但是大多數人只知道“養生”這兩個字,卻不知道養生的真正意義和做法。
中醫學古典《黃帝內經》 中,主要講的就是人體的秘密,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中醫學者、養生愛好者,都會細細研讀這本經典著作。
《黃帝內經》有言:“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盡終其天年。”
相傳在上古時候,有葛天氏之民,人人都能活到百歲。
老人們鶴髮童顏,充分享受上天賜予的壽命。
真正讀懂這本書的人,都越活越年輕~
黃帝可算是醫門始祖,他洞察到“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的問題。
整本書的內容,屬於問答式、對話體著作,大都是黃帝與大臣之間的問答,一般是以黃帝提問大臣回答的方式進行。
而這些大臣中,就包括黃帝的6個掌管醫藥的大臣,如岐伯、伯高、雷公等,而岐伯更是被黃帝拜為天師。
也就是説《黃帝內經》裏都是古代醫師的治病心得精華。
但是想要隨隨便便參透《黃帝內經》還有一定的難度,古代人的話語都是言簡意賅,內裏隱藏着大道理,從古至今,有着不計其數的醫學家、養生家,都把《黃帝內經》作為必修課。
想要真正看透看明白《黃帝內經》,小編推薦大家收聽《跟張樹劍教授讀黃帝內經》這門課。
由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一一拆開講解,有趣而且易懂,不用再搬着字典查詢每個字的意思就能輕鬆明白。
共包含 37 節課,課程永久保存,隨時回放
通過張樹劍教授解讀的《黃帝內經》可以學到包括食療、12時辰養生和個人體質調理等方法,許多人的身體都變得越來越健康。
也就是,1堂《跟張樹劍教授讀黃帝內經》相當於其他3門課程含量的總和 !
四季養生法
12時辰作息法
5種地域理療法
帶你收穫一個整體的養生觀!
原書中難懂的知識點,在這裏都輕鬆化解,搭配有趣的圖解,不管什麼年齡都可以看懂。
1、醫學從業者、愛好者
2、對中醫養生感興趣的人
3、注重養生的各個年齡段的人
4、關心家人健康,想要獲取專業知識的人
還在抱着書死啃嗎?浪費時間不説,可能還解讀錯了,跟着專業的人學習專業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為自己服務~
#科普健康排位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