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分享是一件令父母頭疼的事,特別是帶娃見親戚朋友的時候,要是自家的孩子大方一些,把食物和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做父母的會更有面子,但若是他死護着自己的東西,父母難免會有些尷尬,其實關於孩子分享,家長們都誤解他了,如果希望自家孩子以後大方些,那麼下面幾件事最好注意一下。
不強迫孩子分享
我們知道孩子的成長順序是先爬後走,孩子學會走路一般在1歲左右,沒有哪個家長會讓半歲的娃開始學走路。同樣的,孩子的心理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首先他會先以自己為中心,在他們眼中,玩具就是自己的,所以保護自己的物品也是出於本能,慢慢的才開始理解別人的感受。因此,面對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也不要過於着急,如果強硬的讓他分享只會適得其反。平時家長可以先從親子小遊戲和繪本着手,通過講讀繪本讓他了解分享的意義,再結合小遊戲瞭解分享的快樂,慢慢的孩子就會愛上分享。
不要總説“分享”一詞
有些家長覺得既然不能強硬的讓孩子學習分享,那平時怎麼來教導他呢?其實引導的方式很重要,比如家裏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經常會説“小朋友要學會分享,把你的玩具分享給小弟弟吧。”這句話在孩子聽來完全不明白什麼意思,因為他不知道分享這個詞的意義,他只聽到了把玩具給別人,這是他不能接受的事情,自然也就不願意。這時候家長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你看小弟弟這麼可愛,你拿一個玩具,和小弟弟一起玩吧。”這樣孩子就不會有很強烈的排斥感,一聽有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自然願意分享了。
分享不等於全部都給別人
家長應該知道分享並不意味着失去,而是我願意給你我的一部分。同樣的,小朋友在分享玩具時,也不是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給被人,而是再重新找一個給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分享過程中,孩子擁有決定權,他自己決定要不要分享,也決定具體分享什麼。如果孩子無條件的把玩具分享給別人,雖然會很有面子,被誇懂事,但是這對他的性格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而這並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總之,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變得大方、愛分享,也應該注意自己平時的行為,它會起到榜樣的作用,慢慢影響孩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