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中必經的3個叛逆期,家長緊抓教育,輕鬆塑造“乖寶寶”
“世上諸多的愛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分離為目的。”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如果孩子一段時間突然變得非常不聽話,喜歡和自己對着幹,其實是娃進入了人生中的叛逆期,人的一生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依次是寶寶叛逆期(2~3歲)、兒童叛逆期(7~9歲)、青春叛逆期(12~18歲)。不同時期的孩子個性發展和心理生理發育特點均不同,父母應做到“對症下藥”。
多數情況下,孩子在2歲左右進入第一個叛逆期,由於各項能力的發展,寶寶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開始萌芽,説話不由自主地變成“我想”、“我要”“我不”等,不再一味地順從家長,如果爸爸媽媽沒有依着他們,小傢伙則會以哭鬧威脅、反抗或者打人。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父母如何做?
1、讓孩子有決定權
父母對於這個階段孩子的需求不能總是説“不”,最好採取可供選擇的方式,讓娃獲得決定權,而不是隨心所欲為地讓孩子完全服從自己。
2、巧妙利用同情心
寶寶雖然總是搞破壞性行為,但是他們內心依舊柔軟善良,與其大聲苛責寶寶不要碰觸危險物品,倒不如對他説:寶寶,你這樣做的話,自己會很痛,媽媽也會很擔心害怕,巧妙利用寶寶的同情心,也不會激起叛逆心理。
3、鼓勵寶寶做事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好奇心和探索欲旺盛,父母總是用強制的語氣禁止孩子的行為,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拗,如果孩子喜歡亂丟玩具,你不能説:説了多少遍了,玩具不要亂丟,怎麼回事?而要這樣説:寶寶,咱們一起將玩具收起來,比賽看誰的速度快,期間不斷誇讚孩子又快又棒。在收拾的過程中,孩子既能反思亂扔玩具的行為不當,又能體會到收拾玩具的辛苦,下次自然不會這樣做。
7~9歲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從獨立意識演化至行為上,比如不想寫作業、父母越是禁止的事情越要去做、頻繁跟父母提要求講條件等等。這一階段是孩子性格和行為方式的培養、塑造和定型期,父母一定要做好引導。
父母如何做?
1、儘量採用講道理的方式
這一階段的孩子確實很皮,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辱罵、暴力教育,這樣不僅會留下童年陰影,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都會受到負面影響,父母需要找出孩子犯錯的源頭,並積極溝通。
2、懲罰得當
這一階段的孩子如果犯了原則性的錯誤,一定不能慣着,該罰還是要罰,否則壞習慣會延續至青春期,做出觸及法律法規的事情。
3、尊重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自尊,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比如不要在公眾場合打罵、批評、揭短孩子,這樣會嚴重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果你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孩子説謊、撒潑、厭學、賴牀、發脾氣、拖拉、看電視不節制等問題不知如何時,不如看看這本《陪孩子度過7~9歲叛逆期》,它或許可以幫到你,正如書中講述一樣,父母要尊重孩子,用耐心、細心、愛心陪伴孩子成長,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要不打不罵不動氣,採用正面管教。
從“叛逆”到“聽話”這一過程其實並不難,這本書交給父母高效實用的管教方法,解決7~9歲孩子成長中的萬千難題。
青春期的叛逆讓無數家長如臨大敵,在荷爾蒙的躁動下,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此時他們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和判斷事物的能力,越來越渴望獨立和自由,迫切希望擺脱父母的管教和束縛,彼此很容易產生矛盾,甚至故意與家長唱反調。
青春期的孩子在語言和行為上過於激烈,喜歡頂嘴、意氣用事,且不考慮後果,父母若是繼續採取“以暴制暴”的手段,只會激化孩子的叛逆行為,產生焦慮、無助、孤獨、抑鬱等負面心理,甚至走上一條歪路。
父母如何做?
1、耐心溝通,詢問想法
父母在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總是瀰漫着一股“火藥味”,如果雙方互不退讓,最終只能以吵架、冷戰收場,這一階段的孩子總是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其實是家長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建議平時靜下心、壓住臭脾氣,耐心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詢問並尊重其內心想法。
2、尊重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擁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他們的自尊心極強,家長若是以長輩自居,對孩子的指手畫腳,管制過多,無疑很難走進孩子的心,甚至使親子距離越來越遠。
3、學會放手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父母要懂得放手,當然這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智慧地、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獨立,自己做決定,為自身的行為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