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太倔強大多是家長慣出來的,解決問題的途徑還是在父母身上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健康

你是否見到個脾氣倔強的孩子?應該有不少吧?有許多這的案例:小孩子和媽媽在逛街時,看上了某一物品,死抱着不鬆手,無論父母怎麼打罵,他都不管。還一直在大哭大叫,坐在地上撒潑起來,直到父母給他們買了這個東西為止。

蒙台梭利説過:“對成人而言,兒童的心靈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應該努力地探尋隱藏在兒童背後的那種可理解的原因。沒有某個原因,某個動機,他就不會做任何事情。一個成人若想找到這些謎底,他必須對兒童採取一種新的態度,增強對孩子的責任感。他必須成為一個研究者,而不是一個遲鈍麻木的管理者或專制的評判員。”

像這種現象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是比較常見的,孩子一味倔強抵抗家長耐心消磨,就容易採用暴力教育的方式或者是直接向孩子投降,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倔強”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孩子是天生就倔強嗎?

有的孩子確實天生比別的孩子更加傾向於堅持自己意見不容易妥協,但是孩子表現得像上述事例中的孩子一樣,這絕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因為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而形成的。

1.家長慣出來的

有的家長非常愛孩子,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百依百順,覺得孩子這麼小,應該儘量滿足他的要求,後來孩子漸漸長大就有了不合理的要求,這個時候父母拒絕他的要求,他就會不停哭鬧。因為在他看來只要他哭鬧得夠厲害,父母就會因為愛他而妥協的。

2.家長"暗示"出來的

《兒童心理學》一書就提到過,孩子會關注大人所不能關注的細節,若父母的行為在某個細節被忽視而體現出反向的行為,那麼孩子可能就會關注這個細節,並模仿學習這個細節。

孩子有時候耍耍小性子,發個小脾氣之類的,家長會給孩子貼上“脾氣倔”的標籤,人前人後的重複這一“標籤”,孔子曾説:“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性格的養成,在日常的點滴灌輸浸潤中無聲的走進了孩子的習慣當中,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變成了固執。

另外有的家長在家裏完全沒有原則,這件事今天是可以的,明天又不可以了,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心情。所以孩子在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他會覺得家長的拒絕是不堅定的,或許我哭鬧一番家長就會答應了,所以才有倔強的表現。

孩子倔強的表現

通常情況下孩子倔強的表現如下:

一、不相信大人的話,總是強行找大人話中的漏洞進行反駁。聽到大人的批評就反應激烈,怒氣衝衝。

二、不聽從家長的要求。

三、對於家長反覆的告誡反應很大,特別厭煩。

四、對學校很抗拒,不願意學習,成績退步。

五、經常和別的孩子產生矛盾,非常情緒化。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們就要注意教育方式了,平常教育孩子的方式已經不適合教育倔強的孩子了,我們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來對付這樣倔強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