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人的評價總會影響孩子,這是“自我意識”過剩,家長應及時糾正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健康

多多明天要考試了,為此她非常緊張,飯也吃得很少,媽媽安慰她不要太在意考試,父母都不看重成績的,只要平常學習努力了就行。但是多多卻還是堅持一定要考100分,給自己非常大的壓力,媽媽不理解,多多説道:''因為考了100分,老師、同學們還有爺爺奶奶都會誇我呀,還會給我禮物。被誇獎就會很開心,所以想每次都考100分都被誇獎。''

媽媽沒想到孩子竟然這麼在意別人的評價,而且因為這種過分在意,已經給自己造成了太大壓力,以至於考試前吃飯沒胃口、睡覺睡不着。多多的這種情況已經超出了正常的''愛面子''的範疇,已經有些''自我意識''過剩。

什麼是''自我意識''過剩?

''自我意識過剩''就是特別希望得到別人正面的反饋,總想得到別人的讚揚或肯定,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或指正。自我意識過剩的人總是感覺別人在看他,總是擔心別人在背後議論他,所以經常會表現得更敏感、更經受不住挫折。

孩子渴望得到表揚,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這有一部分原因是天性,是很自然的需求。但是如果過分在意,甚至不接受任何批評,那家長就需要注意了,一般孩子出現''自我意識過剩''的原因是基於兩種比較極端的情況。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自我意識過剩''?

孩子長期不被家人關注

一些留守兒童或者父母工作特別忙的家庭,孩子常常會被忽視,情感需求沒有被滿足,這樣的孩子就很容易產生''討好型人格'',就是會非常努力地得到別人的誇獎,非常渴望所有人都能喜歡自己,這就是''自我意識過剩''的一種表現。

孩子長期被家人過分關注

還有一些嬌生慣養的孩子,被家裏人寵成了''小霸王'',享有家裏的特權,擁有家裏最好的一切,一家人都是圍着孩子轉。這樣的孩子就習慣了被表揚、習慣了高高在上,偶爾一次的批評或忽視都會不能承受。

不管是由於哪種情況,孩子的''自我意識過剩''都應該得到家長的重視,因為長期處於''自我意識過剩''狀態的孩子會很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左右,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

當孩子''自我意識''過剩時,家長應如何引導?

1、家長要教會孩子換個角度看問題

孩子過於在乎別人的感受,總是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這時候父母可以嘗試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教會孩子換個角度看自己。讓孩子扮演跑步的鄰居阿姨,家長扮演孩子,孩子走在路上跟阿姨打招呼,阿姨沒有停下腳步只是笑一下就走了。讓孩子體會這個時候阿姨的想法,孩子會得出''着急跑步趕快減肥''的結論,所以鄰居阿姨並不是不喜歡孩子,而是忙於自己的事情沒顧上回應罷了。這樣孩子就會理解,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時刻關注到自己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2、家長要教會孩子嘗試做不一樣的自己

對於''自我意識''過剩的孩子,父母可以進行分工,父親還繼續對孩子嚴格要求,而媽媽嘗試跟孩子做朋友,帶孩子突破自己。如果孩子一直是乖寶寶的形象得到大家的喜歡,那媽媽就可以偶爾帶孩子''搗蛋''一下,可以一起偷吃爸爸不讓吃的冰淇淋、可以一起偷偷溜出去到公園裏玩。在突破自我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樂趣,雖然這些行為沒有得到爸爸的讚許,但是孩子依然感覺到快樂,就會慢慢地更追求自己的生活,而不會再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

3、應該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孩子要想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就需要有足夠的自我空間,不能是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稱讚、爺爺奶奶的誇獎中,在這樣的氛圍裏,孩子的自我認知就會出現偏差。孩子三歲以後,家長就可以嘗試給孩子一些獨處的空間,讓孩子自己玩遊戲、看圖畫書或者看動畫片,孩子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會學會思考,會發現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就不會盲目自信,也不會一味自卑,不會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因此,要想孩子不被別人的評價影響,就要儘可能避免孩子''自我意識過剩''的情況,通過正確的示範和陪伴,讓孩子積極正面地看待自己,讓孩子學會正確地享受生活、取悦自己。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