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人民的名義》:刺痛我們的,不僅僅是它的尺度
永遠不要低估觀眾,剛一開播,豆瓣9.0的評分;四集之後,豆瓣9.1 的評分。一部正宗的主旋律電視劇,現在,從五六十歲的父輩,到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在追着這部劇看。怎麼能火成這樣?
因為真實,所以共鳴
“太真實了!”
“尺度太大了!”
真實是必然的,尺度大也是必然的。
因為這部電視劇幾乎每一個情節都是官場的真實寫真。
非常真實地還原了官場生活,還有官員心理。
第一集裏,侯勇飾演的趙德漢是某部委一位處長,掌管着全國的礦產資源審批。權力大不大,油水多不多,外省的副省長,堂堂副部級幹部,要想見他一個處長,都得排隊,還得預約,拉風不拉風。
用他自己的話説:“雖然是個處長,但拿個部長來換,都不換。”
為什麼?舉個例子,趙德漢的前任,已經進去的那位,當年在任的時候,那是明碼標價,一個項目50萬,大一點的一百萬,給了錢的,項目審批表交上來,就簽字;給大錢的,快籤;給小錢的,先壓幾天,再籤;不給錢?直接拿去墊桌腳或者是擦屁股。
誠信交易,遵守契約,給錢辦事,謝絕還價,這麼牛的處長,給我,我也不換。
趙德漢坐到這個位置上來之後,表現了相當高的政治覺悟,至少在一開始是這樣,住着小平房,吃着炸醬麪,騎着自行車,七八張卡,餘額才3萬塊;連一瓶五糧液都要偷偷摸摸着喝,反貪局局長侯亮平帶着一幫人去查他的時候,我都驚呆了,非常懷疑反貪局的人的辦案水平。
“你們什麼眼光啊,這像是貪官嗎?哪個貪官就着蒜吃炸醬麪啊,還住這麼殘舊的小平房?”
事實證明,到底是我等平民老百姓太年輕太天真,以為貪官都是肥頭碩耳,大腹便便,天天人蔘鮑魚;左右美女成羣。
幼稚!
貪官都是最有覺悟的,知道人民羣眾痛恨貪腐,痛恨炫富。所以偷偷摸摸地貪,貪來的錢,偷偷摸摸的花。
到了後來,反貪局的人查到趙德漢在北京一個別墅區的別墅時,這位反過來教育反貪局的人要“提高政治覺悟,為人民服務”的處長,頓時就尿了,腿軟得都站不住腳,跌跌撞撞被抓進去,這才讓我等平民百姓看到了貪官都是怎麼貪錢的:
冰箱、櫃子裏、牀底下、還有卧室一整面牆,全是錢,嶄新的人民幣,簡直就是銀行的金庫啊。
銀行的同志們用各種花式數錢法,弄了整整一個通宵,才統計出來,整整兩億四千多萬。
這就是貪官。
一面打着人民公僕的形象,扣扣索索,有豪宅也不住,就住小平房,每個月只給偏遠地區的老母親寄300塊錢生活費。
一面瘋狂的貪,坐地要錢,拿自己的權利當搖錢樹,隨便籤個字就是百八十萬。
事實上,趙德漢這個角色不僅是在電視裏,在電視外是有原型的,原型就是之前的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魏鵬遠,這位魏司長,只用四年時間,就貪了2.1個億,應該恭喜這位魏處長,他破了共和國成立以來查出來的最大貪污限額記錄。
而和趙德漢一樣,這位魏處長乍一看也是清官,每天中山裝,自行車上班下班,多麼貼近人民羣眾。
他當年被查的時候,他的同事們都不相信:
“怎麼可能,他怎麼會貪污?”
“他很清廉的啊,怎麼看也不像貪官。”
但查出來才知道,魏鵬遠有一棟別墅,別墅裏全是錢,人民幣、美元、英鎊,他還有一輛豪華奧迪,但從來不公開坐,公開場所,都是騎車,演得一手好戲啊!
【1】魏鵬遠貪污新聞
【2】魏鵬遠貪污新聞
【3】魏鵬遠貪污新聞
很多人都非常驚訝,這部主旋律的電視劇,演員平均年齡都超過40歲的電視劇怎麼這麼火?
火得一塌糊塗,連年輕人都在緊追,誰説年輕人只看小鮮肉?誰説年輕人只看腦殘穿越劇?
年輕人也看正劇,前提是正劇要足夠真啊,而這部劇火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真實,一點不做作,非常真實地還原了官場,非常真實地描述了官員的生活狀況,而且尺度非常大,什麼貪污幾十萬上百萬都太小兒科了,要來就來大的,直接拿最高貪污紀錄做案例,整整兩億現金。那一整面牆都塞滿人民幣的場景,實在太震撼了。
除了這一幕,抓丁義珍時省委彙報會大家扯皮踢皮球的場景,李達康為了GDP強拆大風廠,祁同偉一心一意只為升官而算計,都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官場情況,還有官員心理。
一點也不假大空,一點也不做作。
而那些腦殘劇恰恰相反,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抗日雷劇:褲襠裏藏手雷、幾個土八路憑着幾把土牆幹掉幾十名裝備精良的日本鬼子,手雷炸飛機;還有小鮮肉主演的那些玄幻穿越劇,動不動就穿越、動不動就勾心鬥角,完全不顧歷史,完全不顧事實。
《人民的名義》絕對手撕了這幫腦殘劇。
【1】抗日雷劇《一起打鬼子》中,把手榴彈藏褲襠裏。
【2】抗日雷劇《永不磨滅的番號》中,八路軍隊員用手榴彈炸飛機,試問哪個超人能把手榴彈扔到飛機的高度。
每一句台詞,都非常犀利
除了情節真實,再來看看台詞,真是太精闢、太犀利了,給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真牛啊,這種話也敢説。
我總結了一下這些台詞,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説一套做一套啪啪啪打臉系列。
丁義珍出逃,讓他的司機去老家接他的母親,其實是為了故意把手機落在車上擾亂警方視線,但做事的格調卻非常高,還從包裏拿出一千塊錢交給司機,義正言辭地説:“接我母親是私事兒,油錢車費必須得我出。廉潔,必須從我做起!”
下一秒就打了部的跑到美國去了。
一個貪污上億的幹部,在逃走之前還大言炎炎地説這麼冠冕堂皇的話,真是莫大的諷刺。
反貪局帶着專案組去抓趙德漢,趙德漢知道自己家裏沒有任何貓膩,於是堂而皇之地教育起了反貪總局的人:
“權力大小,那都是為人民服務,有權就可以任性啦?我不是説你,你這個同志,你的思想覺悟,真是有待提高。”
等到反貪局的人查到他的豪華別墅時,嚇尿了,腿都軟了。
立馬就換了一副嘴臉,一開始是拒不承認:“是誰啊,是誰往我們家冰箱裏塞了這麼多現金。”
等到被查實之後,又是一副嘴臉,痛哭流涕:“我一分錢都沒花,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
實在是打臉,實在是諷刺。
【1】反貪局查到趙德漢的別墅,趙德漢腿都軟了;
【2】趙德漢被查實貪污,痛哭流涕。
第二類,揭示中國官場現實系列。
光明峯項目協調會上,丁義珍和一幫老總們在那裏喝酒,每個老總輪流敬酒,使勁兒拍馬屁,拍得這位副市長喜笑顏開。
檢察院的林華華説了一句話:“這位副市長人緣不錯啊。”
周正揭穿了表象:“你以為別人敬他酒敬的是他的人緣,那都是敬他手裏的權力。”
第15集,大路集團王大路説:
“在中國做生意,一定不能繞開官場的存在。”
兩句話,説的都是金錢對權力的依附,這是一個深刻的事實,儘管我們説要徹底實現市場經濟,要政府少插手市場,讓市場自行運轉,但金錢對權力的依附和追逐,是赤裸裸存在的事實。
第二集裏,高育良和祁同偉聊天兒,高育良説:“中國目前的政治生態,就是一把手,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
第三類,官員口出狂言系列
光明分局局長程度審鄭西坡的時候,鄭西坡問程度:“我違什麼法啦?”
程度非常囂張地回答説:“我説你犯罪了,你就是犯罪了!”
言下之意,老子就是法,違反我,就是違反法。
這可是一個區區光明分區的分區局長説的話。
多麼狂妄!
而其實,這個人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就是山西古交市交通運輸部門正科級幹部任長春,當年,任長春在全體幹部職工大會上口出狂言:
“國家規定是個狗屁······我説誰腐敗誰就是腐敗。”
儼然拿自己噹噹年的封建皇帝了。
第四類,官員心裏話系列
這些話很多,最經典的就是祁同偉對高育良説的那句話:
“其實我們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我們就是從孃胎裏來,再到墳墓裏去。”
這句話是針對那些官員們經常掛在口頭上的毛主席語錄説的,就是“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
當年毛主席説這句話,是想要官員不要脱離羣眾,要貼近羣眾。
時間過了這麼久,結果這句話成了很多官員的口頭禪,只見話説得很大聲,實際行動卻從來沒有,一句經典的毛主席語錄,就變成了很多人口中的官話套話。
用劇中陳岩石的話來説:“拿着人民的名義當幌子。”
尺度這麼大的台詞,在中國的正劇當中,實在是見所未見,你也只能在《人民的名義》中才能看到,既有德高望重,心懷百姓的陳岩石,也有一心只要GDP的李達康,也有精明無比只想當副省長的祁同偉,也有立場堅定,非常有魄力的省委書記沙瑞金,官員有自己的心思,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利益,一點也不做作。
論演技,足以吊打小鮮肉的陸毅,在這部戲裏都被吊打了。
你知道《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的演員都有哪些嗎?
侯勇成功搶走了陸毅的主角光環。
“陸毅的演技簡直在這裏要被秒成渣。”
不過這也難怪,面對侯勇這種老戲骨,別説陸毅,你換其他任何一個人來,都會被秒成渣。
飾演李達康的吳剛老師這段時間是非常火爆,他的表演也被奉為教科書級別的呈現。
用知乎網友的話説:“一個眼神、一個眉梢,都滿滿的是戲。”
其微觀表情演繹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而這部電視劇,也正是因為請了這麼多老戲骨,把這麼多涉及公檢法政府各級部門的官員都給演活了,才會讓這部劇如此火爆,如此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試想,如果這部劇真的按照所謂IP劇的路子來,找一幫小鮮肉去演,一定會演渣掉。
《人民的名義》,手撕貪官,也手撕腦殘
很多人説,看《人民的名義》手撕貪官真的是很過癮,但在我看來,看這部劇手撕那些玄幻穿越和抗日雷人的腦殘劇也非常過癮,這部劇真正的給那些所謂的大IP劇煽了一個耳光,告訴所有人:在任何時代,把觀眾當成腦殘的,都會被罵腦殘。
錢不是這麼好掙的,口碑更不是這麼好掙的;認真做好內容,拍好的電視劇,才能受到觀眾真正的喜歡。
“潛心八年,六易其稿。”
説到底,觀眾都不是傻子,“演員的台詞功底,穩健的鏡頭調配和合理的多線敍事,秒殺一眾單純販賣明星人氣和顏值的IP劇。”
那些利用小鮮肉圈人氣圈錢,把電視劇電影活生生拍成小鮮肉的宣傳片的作品,根本不能叫作品,被罵也是活該。
誰讓你們只想着掙錢掙錢,把作品本身扔一邊去。
除了《人民的名義》,近幾年還有不少的優質電視劇,例如《北平無戰事》、《歡樂頌》、《琅琊榜》,都是製作精良的電視劇,也都獲得非常不錯的評價。
雖然有網友説,看到咱們國家的官場如此黑暗,連心都變得黑暗了;
但正如豆瓣影評人大物電路所説:“能把這些黑暗拍出來,就是光明。”
來源:國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