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雅俗共賞》:一場事先張揚的許嵩式解構
許多年前,台灣音樂人黃舒駿在一次頒獎典禮説過一句話:不是周杰倫太好,而是周杰倫太少。於是乎,那幾年樂壇颳起了一陣子周杰倫旋風,更準確的説,不是旋風,是中國風。那個時候,中國風在流行樂壇就是風口,許嵩站在了風口上,所以飛起來了。
飛起來之後,免不了遭到爭議,好的壞的,各執一詞,在紛紛擾擾的十載時光,還是走到了現在。如今不管是中國風還是西洋風,都不再是一個歌手的標籤。但標籤的確容易記住一個人,但同時因為以標籤劃分羣體,讓許嵩背了不少黑鍋。許多人説起許嵩,開口便是“那個模仿周杰倫的網絡歌手”,事已至今,許嵩其實早也不是從前那個許嵩,對音樂十年的潛心研究,讓他的音樂更加多元化、詞曲、編曲、製作、乃至概念,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這在許多歌迷當中,已經是一個共識。大概因為許嵩是靠網絡起家,所以歌曲先天的被貼上了網絡的屬性。
其實自從《蘇格拉沒有底》開始,許嵩也是有意識的擺脱網絡屬性。其實大可不必,網絡只是作為一種傳播媒介。跟作品質量是沒有關係的,比方説台灣的Street voice,就為台灣樂壇輸出了不少的新鮮血液。只不過換到內地,變成某某原創音樂基地,某某原創平台,好像就降低了一般。許嵩能夠登堂入室,成為傳統唱片公司的新寵,足以證明自己在音樂方面的造詣。
這樣説來,《雅俗共賞》好像就是對所有質疑過他的人最好的回應。這些年來,圍繞網絡音樂的討論,其實多數時候,並不是圍繞本身在談論,而是討論音樂背後所代表的階級屬性,表達了許嵩這種站在“下里巴人”這一邊的歌手對於標籤的無奈,而許嵩音樂本身,就打破了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二元對立。所以這首歌一發布,就引來網友過萬的討論,不得不説,許嵩對於生活和音樂的洞察力給許多網友帶來了不小的思考。
如果説出道的頭兩年許嵩還無法擺脱創作的固定思維,經過十年的打磨,在風格的拿捏上,許嵩已經切換自如,行雲流水,且不論在中國風歌曲裏引入更多元素的錦上添花,這首《雅俗共賞》,輕盈卻有力,伴隨着舒緩的電子音效,緩緩道來,起承轉合,一氣呵成——其實,過多的追求音樂元素的新潮並不是一件好事,就像許嵩在文案所言:科技使得生活方式與流行風向不斷轉變,明明昨日還算新潮和高雅的,今日可能就已被貶為爛俗。所以從出道以來,在中國風早就日漸式微的大環境下,許嵩依舊堅持中國風的創作並探索更多的可能。許嵩對於歌曲製作的“一站式”把握,更是給予歌曲高度的咬合度。其實許嵩音樂最大的特點就是恰如其分。在這首《雅俗共賞》裏,也體現了許嵩的這種特點。
一般而言,十年對於歌手來説是一個里程碑的階段。所以這首《雅俗共賞》對於許嵩有特別的意義,你能夠從字裏行間感受到許嵩對自己音樂的總結十年來寫歌心態的變化,“俗的無畏 雅的輕狂,還不都是一副臭皮囊”,猶如醍醐灌頂,給華語樂壇的不良現象當頭一棒。許嵩其實一直是那個清醒的人,用音樂架構自己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