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漲姿勢:北漂族的迷失與守望 2015.11.7日

  眼淚不能挽救自己的北漂命運

  北漂族的絕大多數成員都堅信市場經濟可以為每一個人提供平等的發展機遇,因此他們有着充足的幹勁和拼搏精神,在成為北漂族一員的早期階段,這種信念更是特別明顯。

    但是隨着職業和事業發展差異,他們很容易自發地分劃出四種不同類型的社會觀念和政治態度:事業順利的成功者更加相信“努力就會贏”,專注於自身的職業發展和行業前景,對“空洞的”社會政治話題持漠不關心的態度,最終演變為“政治冷淡的經濟人”;另一些人慶幸自己的事業發展機遇,並深刻領會到社會運作的某些潛規則,從而對社會關係網絡的維持與建構格外注意,成為耳聽八面、眼觀四方的“社會能人”;大部分北漂成員的事業發展往往並不如意,很多人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所謂“平等競爭”其實並不公平,進而哀嘆自己的出身和社會交往技巧,成為無可奈何的“社會抱怨者”;而有的人則自嘆命運不濟、個人能力不足,將事業的失敗主要歸因為自身某些素質的暫時性缺憾,主動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與生活目標,成為暗自反省的“社會適應者”。

    以上四種心態雖然體現了北漂族社會情感體驗的差異,但是他們仍然有着相似的情感認同,那就是他們都認為只有適應市場經濟,才能實現自己的事業理想,而不必管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則到底是什麼;北漂人必須自立自強,眼淚可以換回人們的同情與憐憫,但不可能挽救自己的北漂命運。

  也因此,北漂族普遍有着強烈的事業成就動機和願望,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不能滿足於現狀,天然地具備了所謂的“競爭精神”。這直接導致了大量的“工作狂人”的產生,儘管他們也感到身心疲憊,但仍舊從事着“沒有假期”的工作,為“看不到盡頭”的目標而努力。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北漂族形成的社會根基存在着密切關係:該羣體的早期成員天然就是一批具有探險精神的年輕人,他們來到大城市的最大願望就是實現自己的“自由創業夢想”,為了這個夢想的實現不惜獻出全部青春。這種北漂傳統必然催生出一股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同時也形成了該羣體成員空前的社會壓力感,對100位北漂人的調查證實:只有7%的人回答基本沒壓力,而且大多是因為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本來就不指望能夠在北京獨自創業,只是前來“歷練自己”。

  徘徊於社會公正與非公正之間

  除了對市場經濟規則的共同信奉之外,北漂族對社會公平的認識也有着大體一致的心理感受和社會理解,他們大多都能隱約體會到所謂“不平等體制下的平等機會”這樣的現實,即認識到當前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平等與不平等”的結合體,平等體現為市場經濟的機遇對北漂族中的每個人都是大致相同的,只要個人具備了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資源就有可能把握住這些機遇;而不平等主要體現為行業的壟斷和事業發展起點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導致的個人把握機遇的能力之差異。這導致北漂族徘徊於對社會公正現象與非公正現象之間,難以同時在情感與理性上調和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籍貫觀念普遍而鮮明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既可看做對北漂族地緣意識的一種調侃性形容,也可以看做他們內心真實情感的自然表達,這種觀念的形成與他們的生活狀態直接相關。長期漂泊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城市當中,對友情的心理需求可以通過身邊的同事或同學獲得滿足,而對親情的心理需求則只有藉助有着地緣關係的老鄉來滿足。所以在企業單位裏面,籍貫幾乎是所有人都熟悉的基本信息,同事之中發現老鄉經常會“親上加親”,就更容易成為知心朋友,且他們還會通過其他渠道來擴大自己的老鄉羣體,形成“滾雪球式”的羣體發展方式。隨着北漂當中“找老鄉”現象的擴展,某些比較活躍的北漂人不定期地組織召開“老鄉會”,還有的人藉助騰訊QQ網絡平台建立了老鄉聊天羣,以方便隨時保持聯絡,在百度空間中(百度網站設立的博客專欄)還出現了專門為在京老鄉聚會提供有償服務的公司廣告。

  自由並迷茫着

  夢想終歸是夢想,成功者必然只是少數人,北漂族也逃脱不了這種社會發展的通則。隨着他們社會地位迅速、顯著地的分化,無數北漂族的“老闆夢”最終只能走向破滅,不得不安心為別人打工。而即使同為“天涯淪落人”,他們的收入差距也是很大的,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天壤之別。在這種強烈對比之中,部分北漂族的心理反差逐漸形成,開始探索事業成功之外的其他渠道以改善自身的社會地位,比如“男女駙馬”現象(找一位北京當地人為妻子或丈夫)就體現了此種心理狀態。而且,隨着社會地位的變動,他們中的一些人逐漸脱離了北漂羣體。這當中,除少數人購買住房並具有北京市民户口之外,絕大多數北漂族最後不得不 “打道回府”,返回自己的家鄉再創業或繼承父業而繼續演繹祖輩的人生軌跡。然而,北漂族中的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大城市的自由生活與快節奏工作,對自己家鄉的生活方式難以適應,因此,一些人在一段時間的返鄉生活後不得不再次回到北京。網名為“無奈”的北漂朋友在工作壓力之下返回河南老家生活了半年,最終因為難以習慣農村的生活方式而再次回到以前的工作崗位上,她認為:“在北京生活雖然很辛苦,但感覺很有意義,能讓人感受到自由的空氣,在農村老家是不可能產生這種感覺的。”自由至上的理念在這個羣體中十分普遍,但是獲得自由的同時也經常伴隨着迷茫,北漂族當中的不少人抱有“堅持一天是一天”的態度,他們對自己未來前途的認識通常是不清晰的,對100位北漂的統計調查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當中有高達76%的人回答不知道自己未來會到哪裏生活。北漂人對自己未來前途的迷茫再次證明了他們生活的“無根”狀態。

  户籍不是根本問題

  北漂族的生活處境與中國的户籍制度有着密切關係,但是從現實狀況來看,户籍不是根本問題,因為市場經濟的淘汰機制不是單憑几項社會政策就可以改變的。北漂人的命運天然地與其經濟地位聯繫在一起。他們若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不管是否具有北京户口都難以真正享受到市民的待遇。自由的市場經濟激發了人們的創業熱情,同時也註定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競爭結果,北漂族從形成那一刻開始就決定了其大部分成員將成為“自由”的殉道者,成為北京這座大都市的過客,他們用青春創造了一個城市發展的奇蹟,而自身卻隨着時光的流逝實現着內部的自我淘汰。北漂族不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羣體,它是流動的,是不斷更換內部成員的“臨時部落”,他們有組織卻無領袖,有經濟能量卻無政治能量。北漂族那種“相信市場不相信眼淚”的性格,那種渴望自由、推崇競爭的理念早就決定了他們必然遵循自由市場經濟的法則來選擇人生未來,當他們不得不結束“無根”生活時,他們會水到渠成地被吸納到另一個社會羣體當中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20 字。

轉載請註明: 全民漲姿勢:北漂族的迷失與守望 2015.11.7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