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詩,冠絕古今!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寓居定惠院時初看海棠花所作。
《王直方詩話》中曾記載,蘇軾自己特別衷愛這首詩,每每寫以贈人。後世之人,不免有所想,蘇軾一生詩詞無數,為什麼説這首詩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詩呢?
1、寫作背景
公元1079年(北宋元豐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發生,蘇軾由湖州知府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於黃州暫居定惠院。因在定惠院東邊的滿山花朵中,發現了一株自己四川老家才有的海棠花,心有所想寫下了這首詩。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豔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2、構思巧妙
蘇軾在《記遊定惠院》一文説:“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本篇描寫的便是這株海棠。詩從開始“江城地瘴蕃草木”到“月下無人更清淑”共十四句寫海棠,反覆刻畫了此株海棠的幽獨、高雅、孤芳自賞。
“先生食飽無一事”以下十二句,筆鋒一轉,前四句寫自己無事閒遊,可以是也是一種幽獨;下兩句“忽逢絕豔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點明自己恰逢海棠,如遇知己。再下四句,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此處海棠,怕不是有人從我的家鄉移栽過來的吧,不然怎麼會和我一樣,流落到此地呢?“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兩句更是點明瞭作者和海棠有着共同的命運,都是流落天涯。
最後二句以海棠將要凋謝,心生悵惘結尾。
多角度的寫花,其實也是多角度的説自己,兩者緊密結合,花亦是人,人亦是花,耐人尋味。全詩構思巧妙,語句和結構佈局獨具一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也許是蘇軾自己也頗為得意,説這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詩原因之一吧!
3、被貶經歷
蘇軾貶居黃州一共五年,很容易想到,這五年裏,他一定是無數次的吟誦着這首詩。花開五季,蘇軾也必然五醉花前。被貶黃州的第二年,蘇軾趨於貧困,便在友人馬正卿的幫助下,在黃州的東邊舊營地申請了數十畝田地,使自己可以躬耕其中。此地恰是的“東坡”,也是蘇東坡的由來之一。
躬耕於農田,朝出晚歸,與鄉野父老,同出同入,勢必會對蘇軾的心態產生影響。孤寂、淡泊、曠達的心態歷程,對蘇軾被貶的心靈,得以調節和淨化。也正是這五年,蘇軾形成了後人景仰的曠達性格。也為他達到文學創作的巔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我們都知道,曠達必然和苦悶有所聯繫,蘇軾知道“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但又難以做到“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現實的殘酷終於理想背道而馳,曠達如蘇軾,也需要用心對付,才能勉強戰勝。
這首詩中的名花海棠苦幽獨,恐怕是影響了蘇軾的一生,這或許又是他特別衷愛這首詩,稱為平生最得意一首詩的另一個原因吧!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