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騎行紅色英烈路線|謝嘉田:何以自信,且看長江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休閒

2023年的暑假,我一個人完成了挑戰騎行川藏線。人們都説,318國道上的每一個騎行者都有着一個屬於自己的理由。我的理由是什麼?出發前,我是想挑戰,想看看偉大祖國的“千里江山”。在那段難忘的22天行程裏,我跨越了14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山,而更讓我震撼的是越過的江河。“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騎行路上這些動人心魄的河流,竟都是匯入長江的!而我的學校就在長江邊的英雄城市武漢!

回來後,我一直有個心願,一定要再去探訪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2023年國慶,我從“萬里長江第一橋”騎行出發了。

謝嘉田在長江大橋上騎行。

武漢長江大橋承載着武漢人的自豪與自信。來到漢陽的橋頭堡下,我看着它深灰的橋身、古樸的造型,聽着火車穿過的轟鳴聲,感慨它厚重地記載了多少光榮與夢想、自信與希望。它堅挺地矗立在那裏,正以自信的目光,凝望這座城市的發展。

站在橋頭堡上,長江景色收眼底。黃鶴樓與龜山電視塔立於蛇龜二山之上,隔江相望,守護着這座英雄的城市。毛主席曾説:“將來在長江上修上二十、三十座橋。”這些期許已成現實。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迎來今天兩江四岸的美好景象。

沿長江北岸順流而下,一路騎行來到漢口江灘公園。武漢防汛紀念碑與武漢橫渡長江博物館就坐落於此,二者遙相呼應。武漢防汛紀念碑上印刻着毛主席的《水調歌頭·游泳》。詩中不僅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這樣的氣魄,更有“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樣的自信!這也讓我想到我們戰勝自然災害的一次次壯舉,在偉大斗爭中鑄就的抗洪精神,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謝嘉田在武漢防汛紀念碑前。

長江也孕育了武漢人民親水、樂水的性格。自1956年起,武漢橫渡長江活動持續進行。時至今日,武漢國際渡江節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公開水域的一項重要賽事。橫渡長江,也描繪了武漢人民戰勝困難、自信拼搏的場景。

謝嘉田在橫渡長江博物館前。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如何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是該我們這一代青年來作答!

這次的“紅色騎行”,回應了我挑戰川藏線時的心願,也讓我更看到新時代青年的責任。何以自信,且看長江!

(文|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大三學生謝嘉田  整理:長江日報記者陳靜茹)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