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綠水青山 贏得金山銀山
作者:銅仁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孝成
巍巍梵淨山,滔滔錦江水。
梵淨天下秀,桃源銅仁美。
11月27日清晨,一縷縷清澈的陽光灑向巍峨壯麗的梵淨書院。書院前門廣場上,銅仁逸羣小學100餘名國學愛好者整齊劃一的誦讀聲緩緩流淌,輕輕喚醒“沉睡”的中南門古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城在山窩子,但江從城中穿過的少,竟然三江穿過,城分為四,十三橋卧波的只有銅仁……”
書聲琅琅,古韻紛飛。
千年古城,在水中央。
拾步388級台階,登臨東山寺川上亭,窮目遠眺,一灣碧湖環繞千年城,青磚黛瓦古色濃。始建於明代的中南門古城,曾因水運之便名重一時,也曾隨水運的衰落而陷入長久沉寂……
歲月穿梭,時光流轉。
時針指向2016年,這座富贏美譽的“能陷不失的古城”,隨着銅仁“一帶雙核”的項目實施,迎來再一次“涅槃重生”。
凝神聚力,勇毅前行。
今年9月26日至28日,中南門歷史文化旅遊區燈光璀璨,嘉賓雲集。2021國際山地旅遊暨户外運動大會和第十六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這裏隆重舉辦。
大會以“強產業融合·促旅遊提質”為主題,駐華使節,國家部委相關負責人,有關省市文旅、體旅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共商旅遊產業發展大計,共促旅遊提質升級。
歷經滄桑的千年古城,再煥發耀眼的光芒,重新屹立於世人面前。
這裏的握手有力,這裏的微笑持久!在會上,銅仁向社會各界大力推介“一區五地”奮鬥目標及脱貧攻堅、鄉村振興,“一帶雙核”“兩山兩江四文化”等成果和資源。
其中,“一帶雙核”是這次全省旅遊“兩會”的重中之重。
銅仁是在依託中南門古城,借力全省旅遊“兩會”的東風,推薦區域歷史旅遊文化,闡述“一帶雙核”深刻內涵,強化產業融合,促進旅遊提質,向世人打開一扇重新審視銅仁的窗口。
2017年11月29日,“一帶雙核”項目建設正式啓動,銅仁古城、“一帶”和梵淨山景區項目同步開工。山是銅仁的根,水是銅仁的魂,厚重歷史、多元文化、良好生態是銅仁最寶貴的財富,是銅仁後發趕超、跨越發展的最大優勢,更是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實現綠色崛起的戰略性資源。於是,我市緊扣“一區五地”奮鬥目標,鎖定三年見成效的目標,深刻領會“一帶雙核”重大意義,圍繞銅仁古城、“一帶”、梵淨山景區三個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聯動、穩步實施、協調推進,凝聚形成加快推動“一帶雙核”項目建設的磅礴力量,確保如期完成項目建設目標任務,把美好藍圖變成生動現實。
屈指數來,從啓動儀式到全省旅遊“兩會”圓滿舉辦,時間刻度為兩年零十個月。
重新打量銅仁 ,以特質綠水青山構建的“一帶雙核”猶如美好的畫卷,有許多精彩紛呈、亮點頻閃的“吸睛點”。
念好“山字經” 盤活一座山
巍巍梵淨,悠悠天下。
這座山,就是“集五嶽之奇險俊秀,而大氣磅礴則雄視天下”的梵淨山。
素有“動植物基因庫”美譽的梵淨山景區,擁有世界級的自然資源!作為“一帶雙核” 精品旅遊線路的重要一核,梵淨山景區是銅仁綠色發展高地的活水源頭。
滄海桑田,歷史的指針走向2018年7月2日,在巴林王國麥納麥舉行的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梵淨山成功“躋身”世界遺產名錄。
歷史總會不斷的給人驚喜,同年10月29日,梵淨山景區被列入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養在深閨人不識的梵淨山,自此走出銅仁,走出貴州,走出中國……蜚聲海內外,聲名遠播。
銅仁以世界自然遺產梵淨山為龍頭的旅遊產品,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吸引力和美譽度與日俱增。
以山水為根,用文化鑄魂。
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
銅仁依託梵淨山世界自然遺產這塊“金字招牌”,加快構建梵淨山文化旅遊創新區,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以“梵淨山珍·健康養生”“梵淨抹茶·香溢天下”“梵山淨水·健康水都”等系列公共品牌,助力“黔貨出山”風行天下。
梵淨山巍峨,沉澱着歷史的滄桑,銅仁加快構建文化旅遊產業集聚格局宏圖大展。
錦江水相依,激盪着時代的召喚,銅仁加快實施“強產業融合·促旅遊提質”步履鏗鏘。
做好“水文章” 激活一座城
水,是銅仁的魂。
這泓碧水,是錦江河。奔湧東去的錦江水,流淌着敢為天下先的時代基因。
這座城,是中南門古城。
錦江碧水蜿蜒,環繞着靜卧江心的銅巖,輝映着中南門古城,閲盡千古風流,“一區五地”福祉千萬家。
多情最是錦江水,一步依依一回頭。
碧波盪漾的錦江兩岸峯巒疊翠、鬱鬱葱葱,九曲十八彎,集自然之精華、融鄉村之秀美,構成了一幅山水相依、景田相望、農旅相生、文產相融的綿帛妙境,成為人們久久追尋的“桃花源”“鄉愁故園”“最美精神家園”。
追溯中南門歷史文化旅遊區,有着3000多年的歷史,四面環山,三江交匯,山、水、城和諧共生,是銅仁規模最大、歷史遺存最豐富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同樣是“一帶雙核”的重要一核。
古城沉睡千年,需要激活內生動力。
在規劃建設上,按照“修舊如舊、還原歷史”的原則,加強古城歷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的建築、園林文化特色,重現銅仁古城600年的歷史文化風貌。
梵淨山嶺巍峨,錦江一衣帶水,古城氣韻流動。
山水城相依,如今,漫步於古城,銅仁,那火辣與鮮香,那濃烈與奔放,在厚重與靈秀間流轉千年,在博大與精深中穿越古今,正在散發出天生麗質的無盡魅力,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打卡”。
打好“生態牌” 撥活一帶水
黔山多良草,梵淨有嘉木。
一城山水半成蔭,生態是銅仁的一張名片。
鳥瞰銅仁,有一條自西向東的“玉帶”,它起源於梵淨山,沿着百里錦江止於中南門歷史文化旅遊區三江交匯處,宛如鑲嵌在“梵天淨土·桃源銅仁”的一顆明珠。 這條“玉帶”,就是“一帶雙核”中的帶。
近年來,銅仁僅僅抓住這條“致富帶”“幸福帶”“便民帶”,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佈局鄉村振興產業,謀劃“一帶雙核”項目。
發源於梵淨山南麓的錦江,屬於沅水一級支流,浩浩蕩蕩繞行銅仁主城區後,繼續一路奔波匯入沅水、扎進洞庭湖……她孕育着沿岸一代又一代市民,其間,書寫了不少傳奇。
在碧江區木弄月亮灘,人們與腳下的一泓碧水相親相愛,合理利用空間,科學佈局產業,保護好鄉村振興產業帶沿途的一江清水和兩岸青山,推動康旅、文旅、農旅、交旅、茶旅、水旅、工旅和體旅融合發展,催生了新業態。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過了一山,須再登一峯;百尺竿頭,需更進一步。
鄉村振興戰略中,銅仁牢牢抓住“一帶”這個“牛鼻子”,率先進行戰略佈局,這裏鄉村振興的產業帶,帶活一方發展、福祉一方百姓。
初冬的銅仁,金桂飄香,溢滿田脈,層層疊疊,如雕如塑,如詩如歌。桂花之下,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無限生機。
堅毅果敢的銅仁人,在“一帶雙核”牽引下加速前行,邁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帶的關鍵一步,以產業為支撐,善作善成、步步為營,鄉村振興產業帶成效初顯,未來可期。
不難看出,脱貧攻堅中,這裏成了羣眾心中的“康莊大道”“幸福之旅”。
躍遷之時,當有智勇之策。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鄉村強。
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必須規劃先行。
在沿途佈局全市十大百億級產業,如食用菌產業規劃佈局“一圈兩帶”,形成以“龍頭帶動、單品突破、雙核驅動、十縣齊飛”食用菌產業發展新格局。
一枝獨秀不是春,花開處處春滿園。
與此同時,精心打造松桃棉花山、玉屏茶花泉、沿河南莊、德江武陵陶緣等一批展現鄉貌、傳遞鄉情、留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實現“山水相依、景田相望、農旅相生、文產相融”的美好願景。
“一帶雙核”實施方面,鄉村旅遊也是一盤大棋。
陽光明媚,鳥語蟲唱,竹林清幽。11月13日,恰逢週末,位於碧江區的傳統古村落茶園山村,迎來了週末“打卡熱”。
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徜徉在村子,察徐福山莊,觀參天古樹,品甘甜井水、嘗農家美食,拍照留念,享受週末愜意時光,鄉村旅遊呈現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一帶雙核”有力實施,使鄉村旅遊如一股浩蕩春風,讓這片古老的大地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初冬時節,萬物蕭疏。站在梵淨金頂眺望,一方方良田阡陌交通,一户户貧困家庭脱貧致富,一個個鄉村舊貌換新顏,一張張笑臉來自四面八方,“一帶雙核”美如畫。
如今,銅仁“一帶雙核”帶來的“多重效應”,正在源源不斷釋放“紅利”。
永葆初心,闊步前行。
不畏懼者終屹立,不止步者永青春。
我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在實施“一帶雙核”宏圖大略中,以省旅遊“兩會”成功召開為契機,統籌推進“黔東工業聚集區、梵淨山文化旅遊創新區、烏江生態經濟融合區”三大區塊協同發展,強力實施“產業強市、生態立市、數智活市、文化興市、和諧穩市”五大工程,奮力譜寫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銅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