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場面震撼!“江南紫禁城”農曆八月十八祭潮神

由 湯生 發佈於 休閒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八,一年裏觀潮最火的日子,也是傳説中的潮神的生日。上午,在享有“江南紫禁城”美譽的國家級文保單位海神廟,一場大清版的潮神祭祀正在上演。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潮神祭祀活動不對外開放。

10點,潮神祭祀儀式正式開始,起鼓鳴金,音樂聲起,蠟扦、紅燭依次插好,便有5人手捧高腳豆盤,供於案桌中央;6人捧上豬頭、牛頭、羊頭,將三牲分別放置於五穀後……

祭祀人員跟隨“祭潮大旗”進場時,由4個黃色服裝的“清朝人”分兩組抬着銅鑼,在紅地毯上緩緩開道;緊跟其後的是兩名宮女,每人打着一串燈籠;再其後是身着官服或是旗袍的主祭官和陪祭人。

“東海蒼蒼,浙水茫茫,錢江千里,江水濤濤,惟神靈慧茲,風不驚雷,海不揚波,兩岸山青水綠, 風調雨順,瀾安海寧……”典儀頌誦祭文。隨後,盥洗、燃燭、上香、復位、跪叩、奠帛、行初獻禮等一系列的莊重儀式一一舉行。

記者瞭解到,海寧一帶信仰的潮神主要是指伍子胥。潮神祭祀最初是沿江百姓的一種民間風俗,一般以敬香祈禱為主,後來逐漸演變成祭神祈安、弄潮示勇的大型民俗活動。宋代以後,每年農曆八月十八,地方官都要率領民眾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帝王派大員宣讀御製祭文,祈求國泰民安。作為錢江(海寧)觀潮節的一台重頭大戲,海寧潮神祭祀活動自從首屆觀潮節開始舉辦起,就一直活躍到現在。並且,已經於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海寧潮神祭祀寄託着民眾祈福納祥的美好願望,充分體現了沿江百姓不畏艱險、抵禦潮害、祈求國泰民安的強烈願望,傳承至今,綿延不絕,也是海寧“三大文化”當中,“潮文化”的重要內容。


藍媒聯盟·海寧市傳媒中心記者 | 王潞 高濟元 王哲能 計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