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快評丨應援神器五花八門,也是高考“價值”的折射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休閒

高考唯有始終保持“不確定性”,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凝聚成社會公平的最大公約數。

每到高考,諸如旗袍、向日葵、數字吉利的車牌號等等,都會成為家長們競相追逐的高考應援神器。而今年,又有了新的潮流單品面世。

比如在長沙,有家長化身齊天大聖,為女兒加油助威,引得路人紛紛拍照;在廣州,有家長舉着一捆金色香蕉用紅線綁在一根20節比人高的青綠色甘蔗頂端,討一個“金蕉掂過碌蔗”的好彩頭,在廣東話裏是“今日一切順利”的意思;在電商平台,紫色內褲也賣得十分火爆,據説是圖個“紫腚(指定)能行”的彩頭,從發音看還是個東北話諧音梗……

↑送考的家長 圖據南方都市報(資料圖片)

對家長求助“超自然力量”應援高考,其實也不必太當真。家長大概也知道,這種行為沒什麼實際作用。對於高考,家長其實都是無能為力的,他們只能通過捯飭儀式,在忙碌中釋放焦慮,實現一種參與感,求一個“我也盡力了”的心理安慰

家長無能為力,側面也體現了高考的一個最大特點——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也是高考的價值。高考充滿着不確定性,就意味着任何人都無法完全地“掌控”高考。從高考的保障機制來看,關係也好、金錢也罷,甚至是智商超高的學霸,都不可能在開考前把高考視為囊中之物。

而一旦觸犯高考的公平底線,往往也會迎來巨大的關注和嚴厲的懲處。正因為保障高考的規則明確、清晰、嚴格,方才維繫了高考結果本身的難以預知。

不確定性,也就意味着它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家長沒有提前把握的可能,只能到頭來臨時抱佛腳,穿着“旗開得勝”的衣服,坐着車牌“985”“211”的送考車,將這種“非理性行為”變成一種集體參與的社會景觀。

其實維持這種不確定性的成本是很高的,且不説為防止舞弊、各種干擾所花費的巨大投入,單是出題本身,出題組都要絞盡腦汁地創新,變着法子將題目變得與以往不同,儘可能減少“押中題”。其實這都是在保障一種不確定性:即便是刷題無數的學神,依然不能讓他輕易地拿捏高考。高考必須是考驗臨場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提前準備的案頭功夫。

其實看着每年家長應援手段花樣的翻新,在圖一樂之外,某種程度上也是令人欣慰的。這一幕,也是高考價值的折射。一來説明高考是改變命運的途徑,它被視為最直接、最明確的方式,受到了高度關注;二來也説明高考公平,它讓所有人為之忐忑不安,讓任何人無法對其全盤把握。高考也唯有始終保持這些價值,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凝聚成社會公平的最大公約數。

所以説,對於家長們的“迷惑行為”,其實不妨寬容以待,理解他們當下的焦慮與不安。這也正是高考應該有的形態,既然它如此重要,它就應該體現一種不偏不倚的姿態。家長的行為,看着有點“迷信”,但這背後其實也是對高考的信念:高考憑藉的是實力,或許可以加一點點運氣,但其他任何因素,對它都沒有辦法。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易之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